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致公党荣昌区总支部将食品安全课带进农家小院
2025-08-28 17:47:40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8月28日电 8月25日,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白盐井村的金客来农家小院里热闹非凡。致公党荣昌区总支部党员、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汪学荣应邀来此,为村民们带来一场题为《食品安全常见认知误区》的科普讲座。

  “纯天然食品是否安全?”“加工食品是否安全?”讲座一开始,汪学荣抛出的2个问题瞬间勾起村民们的兴趣。随后,他从我国最早的食品安全观说起,并提到现代社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让大家明白食品安全从古至今都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汪学荣详细讲解了10个食品安全认知误区,内容实用又易懂。他说,不存在“零风险”或“绝对安全”的食品,就像喝水,成人每天约需8杯(含食物中的水),一杯200-250毫升,总共1600-2000毫升,大量运动时另当别论。要是喝太多,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就会得低钠血症;蛋白质摄入过量也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引起钙质流失和骨质疏松。

  他提醒大家别把“非食用物质”当成食用物质,比如雪上一枝蒿、断肠草、情花这些都不能吃。对于食品添加剂,汪学荣也做了说明,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是非法添加物,和正规的食品添加剂不一样。食品添加剂有毒不等于食品有毒,剂量才决定毒性。比如要食用10公斤腊肉或香肠、饮用100公斤饮料才可能中毒。

  传统食品和天然食品并非都安全,皮蛋里的黄丹粉含铅,油条里有明矾,木薯、蓖麻、生苦杏仁、发芽土豆等天然食物也藏着毒素。加工食品也不是都不安全,自酿葡萄酒可能含有甲醇,自榨菜籽油可能含有芥酸和有害色素,得多加注意。还有些名称相近的物质也不能混为一谈,比如亚铁氰化钾不等于氰化钾,马兜铃内酰胺不等于马兜铃酸。

  互动环节中,村民们纷纷举手提问。居民王崇莲问隔夜茶能不能喝,汪学荣解释,需看具体情况,要是茶没受到微生物污染、没变质,是可以喝的。蒋碧华关心剩菜能不能吃,汪学荣称,没吃完的绿叶蔬菜随着贮存时间延长,亚硝酸盐会逐渐增加,不建议继续食用;肉类剩菜容易滋生细菌,要用保鲜膜密封后冷藏,贮藏时间别超过24小时,吃之前一定要充分加热。还有村民问补钙的最佳食品是什么、炒菜时最佳方式是不是热锅冷油……汪学荣都一一作答。

  致公党荣昌区总支部主委夏定文表示,此次科普讲座是“同心相伴・致公致福”社会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今后会充分发挥致公党党员的专业优势,继续开展更多类似活动,为大家普及更多实用知识。(完)

【编辑:杨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