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綦商李远孝:“土专家”的农经人生
2025-08-12 18:54:10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8月12日电 题:綦商李远孝:“土专家”的农经人生

  作者 周禹

  时下,在綦江区古南街道花坝村“李葡桃”的果园里,51岁的李远孝每天都会仔细查看每一串夏黑葡萄的着色情况。指尖拂过饱满的果实,他随口报出这串葡萄的生长天数与甜度,眼神里的熟稔与专注,让人很难想象这位“葡萄通”并非科班出身。

  19岁从綦江卫校毕业的李远孝,握了8年听诊器,卖过7年农资,最终在泥土里刨出了属于自己的“农经”。

图说:李远孝正在介绍葡萄成熟情况 周禹 摄
图为李远孝正在介绍葡萄成熟情况 周禹 摄

  跨界 从手拿听诊器到脚踩黄土地

  20世纪90年代末,刚走出綦江卫校的李远孝在个体诊所里迎来送往,听诊器、血压计是他最熟悉的伙伴。直到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农资销售。“看着农民用了合适的肥料种出好庄稼,比治好一个病人还踏实。”7年农资销售生涯里,李远孝跑遍了綦江的田间地头,笔记本上记满了农户的施肥习惯、作物长势,也悄悄埋下了亲身种地的种子。

  2011年,37岁的李远孝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惊讶的决定:承包土地种葡萄。“当时就觉得,光卖农资不够,得自己种出好东西才算真懂农业。”他给果园取名“李葡桃”,带着一股执拗一头扎了进去。

  起步的路并不平顺。第一年,他凭着“口感好”的直觉选了几个品种,结果忽略了綦江的气候适应性、抗病性,结出的葡萄要么裂果严重,要么酸涩难咽。“眼睁睁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子卖不动,只能雇人挖掉再种。”那段时间,他蹲在空荡荡的地里,把失败原因一笔一划记在本子上。这一记就是十几年,如今已经攒下了十几本厚厚的“种植日记”。

  为了补上技术课,他打听到浙江省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有位全国知名的葡萄专家杨志元,便每年雷打不动地飞过去听讲座,第一年仅机票就花了1万多元。从理论培训到电商直播,李远孝像海绵吸水般学习:“农业是活的学问,一天不学就可能掉队。”

  智慧 管理靠情销售靠变

  如今的“李葡桃”果园,40亩葡萄架下藏着13个葡萄品种,加上其他水果共30多个品种,每年能带来数十万元销售额。但在李远孝看来,这片果园丰收的“密码”不在规模,而在管理。

  “农业和工业不一样,施肥多少、除草时机,没个统一标准,全靠经验和用心。”李远孝最怕“一刀切”的管理,比如对待工人,他从不用扣工资、罚奖金那套做法。长期工老王跟着他干了8年,说起李远孝满是感激:“家里鸡生病,他帮着找兽医;孙子上学,他帮着联系学校,干活哪能不尽心?”果园最忙时有20多个短工干活,李远孝总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知道谁家孩子要高考,谁家老人需照顾。“人心换人心,他们把果园当自家的,比打卡机管用。”李远孝说。

  销售上的“变”,更显露出李远孝的商业头脑。最初他守着果园等客来,结果“坐商”模式门可罗雀;后来改做“行商”,带着葡萄去小区贴广告、赶集会搞试吃。“免费尝,不好吃不付钱”的底气让他积累了第一批客户。这两年,李远孝又一头扎进“播商”浪潮,抖音、视频号里,他举着葡萄讲解品种特点的视频收获了不少粉丝。“线上成交的单子越来越多,最远的卖到了云南。”

  在李远孝的销售秘诀里,“故事”始终是关键词。一串葡萄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被他拍成系列短视频;果园里用了多少有机肥、如何避开农药残留,成了直播间里的“卖点”。“成本5元的葡萄,讲透了种植故事,能卖到七八元,这就是附加值。”李远孝指着账本上的记录,40亩葡萄年销售额稳定在60-80万元,其中一半靠“故事营销”拉动。

  担当 从一人富到众人富

  49岁那年,李远孝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以前总想着把果园做好,入党后才明白,自己富不算富,得带着乡亲们一起富。”

  他的带动从“技术共享”开始。2014年起,周边不少果园因管理不善濒临荒废,李远孝主动上门,带着自己的“种植日记”帮着选品种、改技术。新盛街道的村民曹渝江至今记得,李远孝蹲在他的果园里,一点点比对往年物候期记录,找出葡萄不结果的原因:“他不光给方法,还帮着联系销售,现在我的果园每年能赚3万多元。”

  如今,李远孝正忙着推广丝瓜络产业,计划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让更多农户参与种植和加工。“丝瓜络四季能卖,农户既能种地又能顾家。我负责找销路,把綦江的农产品卖到重庆甚至外省。”现在,李远孝的抖音小店已经上架了丝瓜络、葡萄干等货品,还和几个本地主播合作寻求共赢。

  在“李葡桃”果园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不是奖杯,而是一叠叠数据记录本。莴笋1—12月的价格波动、葡萄各品种的亩产量变化、不同年份的上市周期对比……“农业得靠数据说话。”李远孝翻开最新的笔记本,上面写着:“2025年夏黑葡萄着色期比去年早3天,需减少氮肥用量。”

  从听诊器到葡萄架,从个体医生到“土专家”,李远孝的农经人生里,藏着一名綦商的韧性。如今,他的果园没有扩建计划,而他心里的“版图”更大——让更多綦江农户的土地里,长出比葡萄更甜的“日子”。(完)

【编辑:马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