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8月1日电 题:重庆荣昌:统战力量浸润基层 让“最后一公里”充满烟火气
作者 张玲梅
近日,在重庆市荣昌区龙集镇老店子社区,“返乡小马哥”等网络达人正手把手教村民直播、拍视频,让更多农户变身“新农人”。这样“如火如荼”的致富课堂,如今已成为荣昌区基层统战工作的新缩影——把政策资源服务精准送达“最后一公里”,使得统战工作正从口号变为千家万户门前的“烟火气”。
统战网格员化身“毛细血管”
“咱们统战网格员要实实在在回应统战成员的‘急难愁盼’,多走多问多聊。”这是荣昌区远觉镇狮子桥村回族党员、统战网格员海宇波常挂在嘴边的话。
狮子桥村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大家庭”,为此,村里建立了“民族家庭台账”,谁家老人需要照顾、孩子上学有困难、谁要找工作,网格员们都做好登记并动态调整。
“少数民族群众、民营经济人士、港澳台侨同胞都是统战工作的范畴,作为网格员要用好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我们就是‘毛细血管’,通过我们的走、访、谈打通统战工作最后一公里。”在各镇街举办的统战网格员培训中,统战委员走上“讲台”,为网格员们讲授统战工作是什么、怎么做、对象有哪些。
“以前政策看不懂、申报找不到门路,现在好了,网格员直接上门提醒、宣讲,这服务,必须点个赞!”吴家镇小微企业主感叹。
通过构建“区委统战部-镇街-村社区-网格”四级统战工作组织架构,线下以镇村两级统战阵地为“节点”,线上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推动基层统战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自2023年在各村社区增设统战网格员以来,全区共划分网格1647个、拥有网格员301名。”荣昌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统战网格员是链接村社区统战成员最重要的抓手,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统战网格员培训,增强他们履职能力和水平。
“阵地矩阵”织密统战服务网
在川渝交界的荣昌区清升镇古佛山社区,刘家议事小院坐落于内,小院成了统战成员们学习交流、协商议事、志愿服务的“综合之家”。
李成勇就是同心促健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他说道:“以前周末在家没事干,整天就是抱着手机刷短视频,村里的网格员联系我,问我愿不愿意加入医疗服务队,参加了几次活动,这小小的服务队既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又帮助了家乡父老,一举两得!”
据了解,清升镇-石桥镇川渝两地统战成员共组成5支志愿服务队伍,涵盖医疗、教育、政策宣讲、移风易俗等领域,通过志愿服务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统战政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活动,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针对两地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民营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关爱帮困、环境整治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20余场次,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30余个,济贫帮困6场次。
据悉,荣昌区在镇村共打造“同心小院”“统战之家”“党外知识分子之家”等线下阵地30余个。
一方面,各类阵地的建成让统战成员有了“归属感”;另一方面,统战成员们也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服务对象”变成“工作力量”。
统战“智囊团”注入发展动能
“村里的事,光靠村干部不够,得把‘能人’请回来、聚起来。”荣昌区荣隆镇培爵村党总支书记陈小兰深谙乡贤和成功人士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
她翻阅老台账,一个个联系在外创业的人士,通过电话、微信聊家常、谈变化,邀请他们回家看看。每年春节,村里都会张罗“成功人士茶话会”,泡上热茶、摆上农家菜,让大家畅聊家乡发展。
在她的真诚感召下,在广东创业的苏国菊听闻家乡村里照明条件差,当即捐款3万元购买4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主干道和聚居区,惠及百余村民出行。得知村里老路坑洼,她又慷慨解囊捐款30万元,用于修建2公里多的公路。村民们感慨:“多亏了陈书记的牵线,多亏了国菊这样的乡贤惦记着老家,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培爵村还引进生姜种植项目,面积共计80余亩,优先雇佣村里的劳动力务工,帮助20多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培爵村产业兴旺、村民增收,乡贤与家乡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最后一公里’建设实质是统战资源下沉,通过激活社会毛细血管,实现基层治理的‘柔性嵌入’。”荣昌区委统战部主要负责人表示,从“台账上的数据”到“坐在一条板凳上交流”,荣昌区用行动打通了统战工作“最后一公里”。下一步,荣昌区将继续优化服务机制,让统战力量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黏合剂”与发展的“助推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