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从街巷裁缝铺到国际展会 看百年老店的守艺与突围
2025-07-31 18:59:57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31日电 题:从街巷裁缝铺到国际展会 看百年老店的守艺与突围

  作者 李晨

  剪刀利落地裁开面料,数名裁缝正专注地伏在案台前穿针走线。柔和灯光映照下,他们手中的银针在麻衬间灵活游走,脖子上则挂着软尺,随时准备为半成品进行精确测量,这是两江新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贺氏西服定制传统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贺贤虎与团队的日常工作场景。

  7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天宫殿街道辖区的萨唯尔高级定制店,揭开这项起源于民国时期的裁缝技艺。

图为萨唯尔高级定制店。李晨 摄
图为萨唯尔高级定制店。李晨 摄

  四代传承的缝纫世家

  贺氏西服的家族故事始于第一代传承人贺清。1882年出生的他,在巷弄里支起裁缝摊,靠一些简单的缝纫活维持家用。

  上个世纪初,西服开始在上流社会流行。敏锐的贺清开始研究西服定制技艺,即根据顾客体型制作纸样,再精心缝制。这种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很快赢得了口碑。

  沿袭至第三代传承人贺振环,他在家乡开了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裁缝铺。

  裁缝铺虽小,却承载着街坊邻里的信任与期待。“那时候街坊邻居都来找我爸做衣服,结婚的、参加工作的,人生重要时刻都需要一身好衣服。”贺贤虎回忆道,正是这种对技艺的执着和对顾客的用心,让年幼的他在心底埋下了传承的种子。

  2011年,凭借在意大利六年裁缝工作的深厚积淀,贺贤虎来到重庆,创办了萨唯尔高级定制店。

  创业之初门庭冷落,“最初几个月订单寥寥,但我们坚持用最好的工艺服务每一位客人。”贺贤虎告诉记者,当顾客走进门店,从顾客的职业、生活习惯,到个人审美偏好和穿着场合,他都会细致入微地了解,这些决定了西服最终的合身度与舒适度。

  精准裁衣带来好的口碑和效益,门店的客户群逐渐扩大。2021年,萨唯尔高级定制店迁至财富中心,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目前70%的客户都来自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金融、地产、外事等领域的专业人士,西服年均产量稳定在500套左右。”贺贤虎说。

图为贺贤虎为顾客量体裁衣。李晨 摄
图为贺贤虎为顾客量体裁衣。李晨 摄

  一针一线的修行

  定制一套西装,从流程上大致会经历精准量体、精选进口面料,到手工制版、毛坯试样,再经多次试穿调整,最终交付成品。贺贤虎更坚持采用全手工全麻衬工艺,此工艺难度大,制作成本高。

  “全麻衬工艺需要将天然衬布完全依靠手工缝合,”贺贤虎解释道,“虽然工序耗时,但成衣的挺括度和自然垂感是其他工艺无法比拟的。”

  为保证质量,贺贤虎会控制订单量。这个月没法做成的,只能请客户排队到下个月。作为从业者,他明显感觉到近些年来人们对定制服装,尤其是定制西装的关注和需求在上升。

  “不少客户宁愿排队,也要等待一件完美的定制西服。”贺贤虎表示,特别是结婚、商务等重要场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这种“量体裁衣”的仪式感。

  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贺贤虎深知传统手艺传承的重要性,他创新推出“6+1”人才培养模式:即6位经验丰富的师傅搭配1名学徒。学徒可获得为期两年的免费系统培训。

  “每天从上午10点工作到晚8点,几个月下来并不觉得枯燥,每天都有新东西要学。”正在练习锁扣眼的学徒小罗告诉记者。

  目前,萨唯尔高级定制店已经培训了3名学徒,其中一位已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从事裁缝工作。

图为团队在操作间内缝制西服。李晨 摄
图为团队在操作间内缝制西服。李晨 摄

  从山城到世界的匠心之旅

  在扎根重庆,服务本地高端客户的同时,贺贤虎也积极推动中国手艺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人从事裁缝技艺的优势在于心细。”贺贤虎说。在他看来,裁缝更像是一种重复类的艺术,重复剪裁、缝制,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在面对西装这种外来的服装门类时,他特别强调本土化改良的重要性,“希望在保持西服精髓的同时,未来能发展出具有东方美学特色的中式西服流派。”

  四代人的坚守,不仅传承了一门手艺,更延续了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街巷裁缝铺到国际展会,贺贤虎的愿景很朴素:“让世界看到中国裁缝的手艺值得被尊重。”

  未来,贺贤虎希望将分店开至全球各国,目前除重庆门店外,新加坡门店已对外经营,更多国际客户能亲身体验中国匠人打造的高级定制西服。(完)

【编辑:杨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