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在云南省绿春县挂牌
2025-07-22 15:12:30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22日电 7月21日,“‘渝’‘尼’同行三地贯通”研学活动总结会暨签约仪式在云南省绿春县举行。活动中,“‘渝’‘尼’同行 三地贯通”研学活动合作协议正式签署,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在绿春团完成挂牌。

  据悉,“‘渝’‘尼’同行 三地贯通”研学活动于今年年初在重庆开展,组织云南省绿春县25名哈尼族留守中小学生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研学活动。该活动由绿春县人民政府、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举办,是渝沪滇三地响应国家对口帮扶部署、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图为活动现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供图
图为活动现场。苏泓羽 摄

  绿春县委副书记马俊介绍,绿春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发展依然面临挑战。对此,渝沪滇三地有关单位已开展探索与行动。

  据悉,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行进边关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走进绿春县,围绕“大思政课”建设,开展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等相关工作。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唤醒,在这群特殊孩子们心田里播撒希望的火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其中。”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洪小清回忆,学院十多位本硕学生曾陪伴25位绿春学子在重庆参加多项活动,他们为家乡风情代言,传递文化自信。绿春一中八年级学生白靖怡说:“通过这次活动,我和同学们对大学有了更具象的认识,重庆市许多地方也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新窗口。”

图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挂牌。李灿 摄
图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挂牌。李灿 摄

  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主任徐建华在签约仪式上介绍,“上海托底服务、重庆教育赋能、绿春本土引领”的模式,促进了就业稳定与教育发展良好互动,这是对中央帮扶要求的具体落实,也是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未来各方也会进一步深化协作,助力边疆学子成长,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从重庆的城市课堂到绿春的山间校园,从上海的帮扶助推到边疆的成长故事,渝沪滇三地紧密联结,多方合力共推发展。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表示,三方合作协议签署是对现有合作模式的固化和升华,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挂牌将推动合作理念落地延伸,助力育人与民族团结。此次“行进边关的思政课”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激励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基层了解国情,在实践中贡献智慧、增长才干。(完)

【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