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21日电 21日,2025年重庆市老年大学文旅分校暑期免费教学活动在江津区四面山四屏镇中建云山小镇教学点开班。这标志着“季候校”公益品牌首次进驻四面山,实现了重庆“文旅教融合”银龄教育模式从仙女山到四面山的战略拓展。
此次活动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重庆艺员管理培训中心承办,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四面山文旅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建致弘重庆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协办。

“让文化旅游成果真正惠及百姓,让优质资源直抵基层,是我们践行初心的生动实践。”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一级巡视员钟前元指出,此次四面山“季候校”的开办正是将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韵深度融合,让老年朋友在山水间体悟艺术魅力、乐享幸福晚年的创新探索。
“活动坚持公益属性,全程免费并联动镇街精准招生,由市老年大学专业师资团队量身设计课程、适配学习节奏,并配备专属接驳车辆,联动卫生院建立健康应急机制,全方位让老年学员学得安心、学得舒心。”江津区四面山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张建在致辞中表示,江津区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文旅+老年教育”向更深层次融合。

据了解,“季候校”此前已在仙女山等地成功举办多期,深受老年学员欢迎。今年首次进驻四面山,不仅延续了“景区+教育”的特色模式,更结合当地生态与文化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
本次教学于7月、8月开展,设间隔班与连续班共3期,吸引千余名老年人踊跃参与。课程涵盖手机摄影、太极、舞蹈等9项,开设18个教学班,精准对接老年人多元化学习需求与精神文化追求。授课教师均从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专业艺术院团、重庆市老年大学文旅分校选派,确保教学质量。
“这一模式既兑现了‘老有所学’的民生承诺,又激活了景区闲置资源;既传承了巴渝文化根脉,又培育了银发经济新增长点,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重庆艺员管理培训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重庆市老年大学文旅分校常务副校长李登水表示,随着科技手段深度融入,“季候校”正朝着标准化、共享化、数字化方向迭代升级,为全国景教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庆方案”。
据悉,作为重庆文旅创新实践的品牌项目,“季候校”进景区模式自2019年在石柱黄水启动、2020年延伸至武隆仙女山以来,5年来共开展10期,已惠及老年学员超7000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