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19日电(应佳丽)7月18日下午,2025年重庆城市国际传播分论坛“文化破圈与Z世代连接”分论坛在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园区举行。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重庆分公司、重庆麦芽传媒、留学生创客青年等学界与业界代表齐聚一堂,解读文化破圈与Z世代连接的奥秘与实践。


本次论坛由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共同主办。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赵吾君首先回顾了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发展历程和国际传播工作的实践,强调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传播体系,用技术赋能国际传播。他围绕“共创共享"四个字"来解读”文化破圈与Z世代连接"的议题,具体阐述了谁说话,谁就被听见,谁创意,谁就传播的观点。Z世代是文化传播的核心群体,需通过创新表达实现传统文化“破圈”。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以数字化、年轻化手段推动巴蜀文化等国潮IP焕新,如短视频助力乡村文旅、联动青年创作者等。未来将聚焦“共情、共创、共享”,用青年语态讲述文化故事,搭建开放平台,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小强以《大模型“眼”中的Z世代与城市》为题,分享重庆Z世代文化现象具体案例,如洪崖洞、魁星楼、轻轨穿楼等重庆8D地形空间的线上线下联动打卡,以及方圆Live二次元文化空间、体验式消费、方言文化、垂直马拉松、夜间经济、剧本杀、盲盒等,提出可以从城市符号化、符号物质化、空间虚拟化、体验圈层化等方面来推动Z世代与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

西南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赵剑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在“文化破圈与Z世代连接”的背景下,短视频通过“一境三情”共情机制实现其传播效能。Z世代对轻量化、互动性内容的高度敏感,要求视听传播必须适配其审美偏好——构建一个试听情境,激发情绪共振,实现情感共鸣,追求情怀共筑。这一机制揭示了文化破圈的双重路径:技术赋能降低参与门槛,而共情逻辑深化文化认同。未来研究需平衡流量逻辑与人文价值,从情绪、情感、情怀的多维度出发,让短视频既成为破圈的“加速器”,更成为文化传承的“新载体”。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从技术伦理性出发,强调Z世代个体独特,技术发展具必然性、不可阻挡,应积极拥抱新技术。面对新技术,要用辩证视角,避免乐观或悲观极端。当下我们对技术应用基础不足,需重新思考定位,要以更全面视角,构建合理认知与应对体系,让技术更好服务社会,促进文化等领域交流传播,尤其在国际传播等场景发挥积极作用。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贺艳认为在“文化破圈与Z世代连接”的背景下,城市传播的核心在于构建“可沟通性”,而重庆的漫步空间,例如山城步道,十八梯等,正成为连接文化记忆与年轻群体的重要媒介。这些空间通过场景化叙事,如青石板路、坝坝茶馆,激活城市的历史肌理,同时以在场体验,又如数字导览、网红打卡点等,适配Z世代的互动偏好,实现文化符号的“破圈”传播。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副院长王睿分享Z世代审美与国产动画发展。Z世代审美受数字化环境与多元文化碰撞驱动,促使国产动画呈现多元化、创新化趋势,具体体现为:一是跨媒介叙事的艺术形态创新,二是文化符号现代转译;三是跨文化传播的符号化价值传递;四是技术驱动与文化共创,《哪吒之魔童闹海》借自研系统实现水墨美学数字化。当下国产动画正经历从传统“民族化”到“再民族化”的转型,以新价值理念整合资源,构建新表达体系,推动国产动画发展。

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张燕介绍了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联合发起的“重庆Z世代国际创客联盟”将聚焦在渝外籍“Z世代”青年,以“共创内容+文化体验+智能传播”模式,打造具有辨识度的重庆国际传播品牌,助力城市形象年轻化、全球化,期待携手联动更多的高校构建长效生态,实现价值共生。

重庆麦芽传媒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唐会余认为,在数字时代浪潮下,微短剧正成为连接Z世代与城市文化的新纽带。重庆麦芽传媒通过创新实践,成功打造了"短剧+城市IP"的年轻化传播模式,探索出三大创新路径:一是"场景再造";二是"叙事破壁";三是"共创共生",邀请Z世代参与内容创作,实现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未来,将继续深耕"电子乡愁"的情感价值,通过技术赋能和文化创新,让城市故事在保持文化深度的同时,焕发符合Z世代审美的数字生命力,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式发展。

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赤道几内亚留学生覃月在论坛上分享了她在中国的文化观察与体验。作为一名Z世代青年,她通过抖音等平台接触中国文化,受到汉服、传统礼仪等内容的启发,开启了“说走就走”的文化旅行。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细节,特别是通过美食、打卡景点等在地体验,更加深入地感知中国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氛围。作为一名传播者和内容创作者,她希望发挥“桥梁”作用,用自己的语言与方式记录真实的体验与感受,让更多人通过Z世代留学生的视角了解中国。


“希望本次论坛能为大家带来灵感,携手推动文化破圈与Z世代连接取得更大突破,为重庆城市国际传播注入新活力。”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丁钟主持本次会议时说道,互联网视角与创新思维在当前文化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Z世代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视角与创新思维成为文化破圈的关键驱动力。青年学子需要持续发力,以创意为文化传播注入活力,通过多元形式让重庆文化更鲜活。无论地域文化还是城市景观,都需依托Z世代的表达优势,打破传播壁垒,让重庆故事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