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7日电(李冰心)站在“巴川二十年再出发”的历史节点,重庆市巴川中学以“思无涯 行有矩”为校训,从“五育并举”的课程革新到“100%巴川”的成长机制,从艺术教育“人人个个”的浸润式培养到“名家进巴川”的常态化开展,正将“五维自主教育”体系与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深度融合,构建“自主发展+全维赋能”的现代化教育生态。

实践突破:名家资源下沉与课程生态的“双向激活”
“当李丹阳老师在音乐品鉴会上唱起《亲亲茉莉花》,学生们眼中的光让我们看到艺术教育的真正价值。”重庆巴川中学校长蒋扬勇介绍,“名家进巴川”系列活动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升级的标志性实践。2025年毕业盛典期间,歌唱家蒋大为、刘劲、张也、李丹阳、降央卓玛等艺术家组成“名家导师团”,通过“艺术人生课”“名家工作室”等形式,将专业艺术教育从殿堂级舞台延伸至中学课堂。

巴川中学创新构建“三维素质课程群”,基础层开设书法、版画、新媒体等艺术必修课,拓展层设立机器人编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PBL)等创新课程,拔尖层通过“名家工作室”对接专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路径。
理念革新:从“单一育成”到“思行合一”的体系化升级
据介绍,自2002年创办以来,巴川中学秉持“成就孩子一生梦想”理念,将“五维自主教育”体系与新时代校训相结合,鼓励学生保持思维开放与创造,并通过行为规范养成和自主管理机制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与责任担当。
巴川中学以自主教育为根基,将艺术、体育、实践等素质模块纳入必修体系,实现全体学生参与声乐、器乐、舞蹈等30余门艺术选修课,100%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一节表达课”“每周一节实践课”等要求、覆盖个性化成长档案追踪。数据显示,近三年学生省级以上各类获奖人数年均增长23%。
机制创新:自主教育理念深度植入素质培养过程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在素质教育中掉队”,巴川中学将“100%”概念转化为可量化的教育标准。按1:8的师生比配备艺术、体育、科技等专职教师,建成32个专业功能室、2万平方米实践基地,推出“明德雅行”“翔宇自主”等六大特色奖项,从品德、艺术、实践等维度记录学生成长轨迹。
此外,学校将自主教育理念深度植入素质培养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统筹艺术节、科技节等年度活动,让学生在策划、执行中提升组织能力;开设“自主选修系统”,允许学生跨年级、跨学科定制素质课程,近三年学生自主开发的“校园微电影节”“非遗创新工作坊”等项目达47个。
未来图景:从“自主发展”到“生态共建”的范式升级
站在新起点,巴川中学推动素质教育从“校内实践”向“大中衔接”延伸。学校入选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西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科创教育基地、全国航空特色学校,携手高校与学术组织共同培育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还开发“巴川素质教育云平台”,向其他学校开放文化、艺术、科技等课程资源,助力教育公平。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种,而非填满容器。”蒋扬勇说,巴川的二十年实践证明,素质教育的提档升级需要理念创新与资源投入,更需以自主教育为内核,让学生成为素质提升的主动参与者。当走廊里练球的身影与树荫下读书的模样同样被视为“美丽风景”,当100%的学生都能在艺术选修课中找到兴趣支点,这种“思行合一”的教育实践正为当下素质教育改革注入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