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4月30日电 题:电力赋能绘新卷 山乡巨变谱华章
作者 杨明丽 王紫晗
近日,春风掠过武陵山脉,在中益乡华溪村层层叠叠的黄精叶间奏响晨曲,摇曳生姿的木瓜花,错落有致的土家院落,崭新的入户步道和改造后的电力线路,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新画卷。
在华溪村偏岩坝,一栋栋黄色外墙的农家乐散落在山野间。走进“自来熟”蜜蜂人家主题农家乐,老板花仁淑正为游客准备土家美食,200千伏安的变压器稳稳支撑着厨房电器与民宿空调。谁曾想,6年前这里还是“电压不稳、空调难启”的偏远山村。

2020年初,偏岩坝村9户村民在对口企业的帮扶下办起了农家乐,将这里打造成了“美食一条街”。为支持偏岩坝农家乐发展用电需求,同年4月,国网重庆石柱供电公司将华溪村偏岩坝组变压器由50千伏安增容至200千伏安,并将下户线改造为大截面绝缘导线,为农家乐发展做足电力保障。花仁淑说:“我从来没想过,在中益乡也能开办农家乐赚钱!”仅2025年1-4月,农家乐已为她带来超5万元收入。
国网重庆石柱供电公司为护航中益乡农旅融合,实施了“全电民宿”改造。2024年7月13日,周中一线升级改造项目竣工,建成双电源供电网络,彻底解决山区线路易覆冰、易跳闸问题,保障民宿集群24小时可靠用电。
除了农旅融合,中益乡华溪村还调整产业布局,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黄精种植。黄精是一种具有补气滋阴作用的中药材,据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介绍,6年前,华溪村黄精种植面积仅200多亩,随着引进企业打造黄精系列产品,目前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多亩。
走进重庆中益乡华溪村黄精面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直径约1毫米的细面条挂满一排排面架,上方风机呼呼作响,金黄色的黄精面在全自动生产线上完成塑形烘干。
2021年11月,重庆中益乡华溪村黄精面业有限公司入驻华溪村,由于附近变压器已满载,加工厂面临着动力电安装的难题。国网重庆石柱供电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响应,仅用3天时间,就在厂区附近新增了一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及时解决了用电问题。企业负责人郭骐瑞对此赞不绝口:“这次安装动力电,企业没花一分钱。供电公司的员工还不定期上门检查服务,我们用电放心,对企业未来发展也信心满满。”

重庆华溪村黄精面业有限公司依托“政府引导+村企合作+联农带农”模式,构建了从黄精种植到深加工的产业链。自2022年首条生产线投产以来,该公司不断研发创新,推出了黄精面、黄精桃片等16道工艺的特色产品,年产能达2000吨。今年3月,该公司与新加坡企业签订自营出口协议,标志着石柱黄精产业正式迈入国际化新阶段。
用电有保障,发展动力足。黄精产业链在电力的加持下不断延伸。2024年秋,中益乡引进了福林堂健康中益(重庆)药业有限公司,开发黄精饮料深加工厂。在接到用电申请后,国网重庆石柱供电公司沙子供电所立刻响应,“从递交申请350千伏安容量需求到送电,只用了8天。”厂长熊剑指着嗡嗡运转的冷萃生产线说。这条西南地区首条黄精饮品智能化生产线,每小时要“喝”下200度电进行低温萃取,供电公司专门架设的双回路电源,让车间能始终保持22℃恒温环境。
有了充足、可靠的电力支撑,黄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产业链。2024年,黄精产业带动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6800元,村集体收入实现316万元,真正成为了村民们的“致富金根”。饮料厂的原料需求催生周边黄精种植基地扩建,包装车间吸纳12名留守妇女从事贴标工作,人均月增收2500元。村民孙永玲算了笔账:“土地流转金加上车间计件工资,去年我们全家进账超6万元,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4月14日,中益乡柿子坝感恩广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华溪村村民喜迎村集体分红。村民们身着特色服装,从容不迫地走上舞台,向大家展示黄精种苗、黄精盘姜、黄精制品、蜂蜜等产品。
“今天是华溪村第7次分红,我家5口人分到500元。我要继续支持村里的黄精、脆桃、木瓜等产业,产业发展好,来年分红更多。”村民况太寿忍不住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三零服务”释放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发展动能。国网重庆电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中益乡设立电力驿站,为村民和企业提供申请办理、业务咨询、故障报修等6项服务。电力驿站驻点专员陈杰的记事本上记录着服务轨迹,为80家符合报装条件的小微企业实施“三零服务”接电,建立“一企一策”用电档案,累计优化用电方案节省成本628万元。
“人民电业为人民”,在电力赋能下,中益乡正绽放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时代新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