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4月25日电 (柳雨晨)24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40名师生前往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革命纪念馆,开展“行进红岩思政课”,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们思想引领,增强师生党性修养。
“此前,我们已将红岩精神贯穿于培训全过程,此次‘大思政课’通过现场教学加深同学们理解认知和坚定信仰追求。”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专职组织员魏媛介绍。

来到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观摩馆内丰富的文物、图片、文献资料。“身处白公馆、渣滓洞,看到阴暗潮湿的牢房和刑讯室里令人毛骨悚然的刑具,我深受震动,倍感心痛。红岩精神和英烈们的英勇事迹,将不断激励着新时代的重大学子们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新闻学院2022级博士生郭珂静感慨道。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师生们看着那里的一砖一瓦,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坚持奋斗的革命精神。“作为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我感受到自己在党支部工作中任重道远。”新闻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晋家祺说,“希望我们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红岩精神融合到党支部文化和组织生活之中,把党支部打造成更加进步、更具战斗力的坚强堡垒。”
参访的同学们一致表示,深入了解红岩精神后,更能理解红岩精神为何能深深扎根在这座城市。这座英雄城市见证着代代青年将家国使命扛在肩头,从烽火岁月到新时代建设前沿,红岩魂始终如嘉陵江水奔腾不息,大家必将牢记使命,在民族复兴的长卷上续写新篇章。
“组织开展‘行进红岩的思政课’,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低年级同学们能够深入把握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悟透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独具风采的璀璨明珠,加深对党的忠诚,对重庆的热爱。要积极发挥本学科与专业优势,挖掘和传播好红岩精神,让更多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斗志。”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表示,这次“大思政课”的推进,也是在探索新时代如何将“党建+思政”融合来协同育人的实践载体,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红色基因的入脑入心。
据介绍,未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将不断深化“大思政课”系列改革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思政为主题,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打造更高水平的思政“金课”,引导青年大学生铸就青春理想,培养塑造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