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4月23日电 (谭文欣)在这片2.6平方公里的母城商业区,36个老旧小区、82栋单体楼栋里居住着3.5万常住人口。面对商铺林立、人员流动频繁带来的治理难题。江津东城派出所26名民警、36名辅警用“绣花功夫”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主防警务”模式,于2025年1月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现在更能专心做好公安‘分内事’了。”民警小张说,2024年夏天,某小区水管爆裂引发邻里纠纷,派出所接警后通过“141”智治平台,5分钟内联动住建委、物业公司到场处置,避免矛盾升级。
据介绍,上述高效联动得益于东城派出所与街道打造的“政务110”协同机制:在基层治理中心的大屏幕上,594路公安监控与320路“雪亮乡村”探头编织成24小时“天网”,342家商户自建摄像头也纳入联防体系。遇到非警务警情,系统自动分流至城管、住建等主体责任部门,分工明确、处置高效。
走在街巷里,每隔几百米就能看见蓝白相间的社区警务室。这些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如今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据了解,专职社区民警不再参与所内大轮班,80%工作时间下沉到社区,积极组织出租车司机群体组建“道畅义务巡逻队”,行业商铺力量成立“街面联防队”,游泳爱好者组建 “防溺水志愿队”,通过“平安城市守护联盟”微信小程序,实时发布巡逻任务,策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群防群控。2023年以来,有4名群众获见义勇为奖励,2名群众获好人好事奖励。
由于辖区老旧小区多,因安装电梯产生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东城派出所会同街道,策动城管、住建等部门力量,并引入律师介入,成功化解安装电梯纠纷180余起,安装电梯326部。
东城派出所所长龚治伟在最近的警民恳谈会上说:派出所建立的“半小时”学习机制,让民警们每天集体研判治安态势;每月评选的“爱岗之星”“优秀案侦民警”“优秀社区民警”向辖区群众公布,拉近警民距离,和谐警民关系;总结出的爱心、细心、耐心“三心”工作法、电梯安装“梯步工作法”在全局推广,让民警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东城派出所辖区九类110街面警情下降27.42%,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62.0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