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举办第二届校园诗歌节
2025-04-18 15:24:04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4月18日电近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举办第二届校园诗歌节。活动以诗歌教育为抓手,通过多元文化活动,构建新时代校园美育体系,展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青春活力。

  在“文学清音”专家讲堂上,鲁迅文学奖得主林雪、骏马奖得主张远伦、诗评家蒋登科三位文学名家,为500余名师生分享创作历程。

  “每个汉字都是打开世界的钥匙。”林雪以《从小镇做题家到诗人》为题,通过分享《田园》《大地葵花》等诗集的创作历程,揭示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的深刻关联。当大屏幕展示其早期手稿时,同学们发出感慨:“泛黄的稿纸上200余处修改痕迹,让我们真正理解了‘十年磨一剑’的创作真谛。”

  张远伦通过创作解析《野猫与拙石》,提出语言的淬炼度、意象的辨识度、情感的穿透度“三度创作论”,并即兴创作《教室窗外的海棠》,“粉白花瓣丈量阳光的刻度”等诗句引发阵阵惊叹。

  蒋登科从《诗经》物象,讲到人工智能诗歌,强调“及物写作”对抵御技术异化的重要价值。

  在“文学何为”主题沙龙中,针对学生“AI会取代诗人吗”的发问,三位专家形成共识:ChatGPT、Deepseek能模仿修辞、统计数据,却无法复刻生命体验。林雪现场展示AI生成的“海棠诗”,与师生共同辨析技术文本与人文创作的本质差异。

图为诗歌节活动现场。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供图
图为诗歌节活动现场。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 供图

  此次诗歌节打破单向传授模式,构建“创作-演绎-传播”立体化育人场景。初一5班创新编排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将舞蹈、表演与诵读有机融合,惊艳全场;高一2班汉字研究小组创作的《甲骨文天下》手册成为优秀研学成果;学校师生融合生物知识、时政热点,共同设计千条原创灯谜,构建传统文化长廊。

  “诗歌教育不是风花雪月的点缀,而是铸魂育人的根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冯亚东表示,学校已形成“三课四节五平台”诗教体系,将诗歌创作纳入校本选修课、《巴渝诗韵》校本课程开发、数字诗歌馆建设。

  据悉,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荣昌实验学校近三年已公开发表师生作品诗作1000余首,正式出版诗集2部。(完)

【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