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重庆潼南:以“五名”工作室为引擎 打造新时代卓越教师队伍
2025-04-15 21:29:13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4月15日电(刘亚男 叶雨昕)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区教委以“名师、名班主任、名教研员、名校长、名书记”为核心的“五名”工作室为抓手,通过制度保障、实践锤炼和跨区域协作,探索出一条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为新时代教师成长提供了“潼南经验”。

  制度筑基:让教师成长有章可循

  潼南区“五名”工作室从选拔到运行,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工作室主持人需经过严格筛选,成员则通过“自主申请—单位推荐—区级审核”层层选拔,确保团队的专业性和活力。

  为明确责任,潼南区创新“双重协议”模式:区教委与工作室主持人签订目标责任书,聚焦骨干培养、成果产出和区域辐射;主持人与成员签订成长协议,细化每月研修、课题研究、公开课展示等任务。

  在潼南实验中学,唐强名校长工作室正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实践。该工作室围绕劳动教育展开系统研究,从课程设计到实践活动,从校内种植园到社区服务,每一步都经过反复研讨。通过两年努力,潼南实验中学成功获评“重庆市劳动教育课程实验校”,劳动教育案例被纳入区级资源库,供全区教师参考。

图为唐强名校长工作室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潼南区教委 供图
图为唐强名校长工作室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潼南区教委 供图

  实践锤炼:在课堂和协作中提升能力

  “五名”工作室的核心理念是“研训一体”。每月开展主题研修,涵盖教学研讨、课题攻关、读书分享和跨校交流,推动教师能力提升。

  2025年4月,潼南区张勇中学物理名师工作室的陆思羽、李银坤两位老师,带着《光的全反射》《光的折射定律》两堂示范课走进当地课堂。他们以生活现象为切入点,将抽象的物理原理变得生动有趣。工作室主持人张勇还以讲座形式,分享“新课标”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经验。活动结束后,两地教师结成协作小组,共同开发教学案例,推动成渝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此外,李勇名教研员工作室多次走进四川乐至中学,围绕新高考改革展开深度交流。李勇以“3+1+2”选科模式为例,用具体数据解读赋分制,为乐至教师提供选科指导。这种“示范课+讲座+研讨”的模式,成为川渝校际合作的范例。

  成果辐射:从本地创新到跨区域共享

  “五名”工作室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奖项和论文上,重要的是惠及更多师生。近三年,工作室成员获市级以上教学奖项80余项,莫均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研发的“农村初中数学试究升三层次教学育人实践研究”课程在全区推广,吸引多地学校前来“取经”。

  在潼南区大佛中学,莫均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联合多所农村学校,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大的问题,开发分层教学课程,通过个性化作业设计和小组互助学习,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能力。这一经验被四川多地学校借鉴,受到广泛好评。

  跨区域协作的“双向赋能”也在持续深化。潼南区与彭水县建立帮扶机制,三年累计派出35名名师工作室成员赴彭水授课,开展示范课60余节。同时,20名彭水教师加入潼南名师工作室参与研修,实现两地教师共同备课、共享资源。

  未来展望: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协同”

  “五名”工作室的成效,让潼南区更加坚定教师培养的方向。未来,该区计划深化“跨学科融合”和“校企协同”模式,推动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研究型”。

  潼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主任蒋俊表示,五名工作室不仅是培养名师的平台,更是联结教育均衡的纽带。通过制度保障、实践创新和区域协作,潼南为成渝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完)

【编辑:杨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