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酉阳乡村之变:加快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新范例
2025-04-15 13:54:24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4月15日电 题:酉阳乡村之变:加快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新范例

  近一年来,酉阳全力打好“乡村牌”,把探索建设共富乡村作为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以农民为主体,以社会组织和市场赋能为助力,盘活乡村资源,推动产业融合,由表及里、形神兼备推进乡村建设与治理,打造宜居宜业乡村“桃花源”,绘织共建共享共富“新图景”,真正让农业强起来、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图为2024年3月30日,酉阳县丁市镇中坝村千氹田迎来入春后第一波上千人游客。陈碧生 摄
图为2024年3月30日,酉阳县丁市镇中坝村千氹田迎来入春后第一波上千人游客。陈碧生 摄

  多方帮扶接力跑出“加速度”

  花田乡是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定点联系的市级重点帮扶乡镇。2023年5月,驻村工作队新成员胡航响应组织号召,背着行囊走进老龙村时,这个有着600年水稻种植历史的村落,正站在传统农业转型的十字路口。“稻蟹共生”的构想让村民们既心动又犹豫。

  胡航与驻村第一书记苟文军带领村民搭建起“智慧养殖监控系统”,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传统稻田;协调2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标准化养殖区,邀请鲁渝协作水产专家每月驻村指导;更创新设计“稻蟹礼盒”,让每只稻蟹都带着可追溯的“身份证”。当首批大闸蟹以平均每只100元价格直供高端市场时,村民捧着订单笑得合不拢嘴。

  老龙村的蜕变,映射着立体化帮扶体系的强大动能。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在酉阳山乡写下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致公党中央助力非遗苗绣焕新、科技特派团研发油茶新品种、鲁渝协作专班打通“山珍出海”通道、江北区对口帮扶酉阳开展村企结对……各方帮扶力量齐心共筑,跑出了酉阳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共富乡村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富

  花田乡何家岩村拥有600年贡米种植历史,过去却因生产方式滞后长期困于“贡米质优价不优”的窘境。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率专家团队扎根何家岩,创新提出“智慧农业+股份合作”模式,通过技术赋能与机制变革,既点燃村民的种稻热情,更让千年贡米焕发产业新生。

  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何家岩村构建“土地入股保底+劳务收入+二次分红”的三重收益机制。村民以每亩地500元保底价入股,参与田间管理赚取日薪,年底享受二次分红。

  面对发展新机遇,尝到甜头的何家岩人,探索组建共富乡村合作社。2022年,合作社推出首期“云稻米”智慧认养计划,消费者通过手机认养专属稻田,首批200亩认养稻田三天售罄。在共富乡村合作社的统筹运营下,村民们以闲置土地、农房入股,沉睡的资源被唤醒并重估价值:民房变身精品民宿,粮仓改造为文化书院,棚舍焕新成网红咖啡馆。通过对闲置农房的系统性改造,配套建设非遗工坊、星空营地等新型业态,传统农耕空间成功转型为集农业生产、文化旅游和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区。

  这些乡村业态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经营收入的10%用于年终分红,利润的10%用于村集体经济公益事业、30%用于职业经理人团队工资提成、60%用于壮大共富业态,既为培育乡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长期的资金保障,又让村民成为最大受益者。

  如今,这一共富模式在酉阳全县推开,50个共富乡村试点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50.8万元,增长26.7%。

  田坎上来了“乡村CEO”

  2023年夏天,酉阳面向本村大学生、外出务工能人、创业成功人士招募乡村运营人才。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的董江海怀着建设家乡的情怀,通过选聘成为“乡村职业经理人”之一。

  中坝村距县城43公里,毗邻桃花源、菖蒲草原、龚滩3大景区。这里有龙洞湾、两河凵、千氹田等自然景观,资源禀赋厚重。酉彭高速设有中坝互通,辖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在共富乡村项目的推进下,闲置民房翻新成现在的村史博物馆、图书馆。”中坝村共富乡村职业经理人董江海说,他之前在广东就业,后返乡应聘成为职业经理人,现在主要负责咖啡馆的运营,自2023年8月开业以来,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10多万元收入。

  如今,142名像董江海这样的“新农人”活跃在酉阳乡村,他们被称为田坎上的“乡村CEO”。为帮助他们成长,酉阳整合县内培训政策和各类社会帮扶资源,实施集理论授课、外出考察、远程教学、沙龙分享等为一体的培训计划,不断提升他们在资源盘活、业态运营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这一制度探索,酉阳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实现了乡村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双向奔赴、闲置资源与低效资产的双融双促、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的互利共赢。

  “一村一策”调出基层治理最优解

  在酉阳花田乡中心村的红豆杉广场上,村民围坐在一株1300年树龄的古树下议事、孩童嬉戏读书。这棵千年古树,如今不仅是村里的生态地标,更见证着当地“一村一策”乡村振兴实践的全过程。

  “过去开会喊不来人,现在村民抢着提点子。”罗成义表示,村里的“红豆杉故事会”协商议事平台,将村级事务决策权真正交到村民手中,群众参与度显著提升。每月,村民在古树下共商村务,智慧养蜂、油茶基地、漆树种植等特色产业项目接连落地。

  “乡村振兴不能‘一张方子治百病’。”酉阳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深化“一村一策”机制,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动态管理平台,推动政策、资金、技术精准滴灌。(完)

【编辑:杨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