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4月15日电 题:用爱点亮满天星光——记云阳县幼教先锋袁青山的十余载育人路
作者 黄舟
4月15日,在重庆市云阳县实验幼儿园,36岁的幼教工作者袁青山刚带孩子们完成一幅集体涂鸦,运动鞋上还沾着颜料。

蝶变:一支画笔勾勒杏坛碧空
“接到幼师录取通知那晚,我在江边走了三个来回。”袁青山轻抚墙上稚拙的童画,记忆溯回2012年的盛夏。那时怀揣美院毕业证的他,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是去北上广追逐艺术梦,还是走进童真世界?母亲那句“教育是更大的艺术”让他最终选择成为一名幼教工作者。
2019年的支教经历是袁青山教育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述仙桥小学,当发现孩子们只能用石块在泥地上画太阳时,这个平时坚强的老师连夜构思出"移动美术馆"计划:带着学生们用松果做雕塑,用落叶制作标本,举着放大镜观察树皮的天然纹路。
结业典礼当天,留守儿童小凯用野花在操场上拼出“袁老师”三个字,他不禁热泪盈眶。孩子们眼中闪亮的光,是大山深处最珍贵的礼物。

绽放:万点星辉照亮童眸银河
在非遗课堂,他将剪纸艺术与数学启蒙编织成童话。孩子们剪窗花时,对称轴悄悄印入脑海;折纸鹤时,分数概念自然流淌。
学生林林的母亲至今珍藏着一块干硬的面包片——上面用番茄酱画的笑脸,是自闭症儿子第一幅“完整作品”——那是袁青山握着他的手,耗时两小时完成的“处女作”。如今这幅特殊作品被装裱在书房,书案正前方是重庆市优秀指导教师奖杯。
“美不是奢侈品,而是呼吸般的存在。”袁青山办公室的玻璃罐里,收集着孩子们“失败的作品”:歪扭的陶罐、涂出界的蜡笔画、串错颜色的纽扣项链。每个都贴着便签:“小杰第一次独立使用剪刀”“瑶瑶发现紫色是红加蓝”……

燎原:千重身份奏响初心乐章
2022年盛夏,红狮镇山火现场,浓烟给月亮蒙上灰纱。扛着消防水带的袁青山从警戒线钻出,迷彩服后背析出盐霜般的汗渍。
在他的应急救援包里,绷带旁边塞着半包彩色黏土。去年改造户外活动区时,他敏锐捕捉到孩子们对水泥搅拌车的兴趣,临时增设“小小建筑师”课程。搅拌机的轰鸣声中,安全帽下的小脸写满专注。
送教下乡的每月第三个周六,泥溪镇留守儿童之家的木门总会准时叩响。袁青山的“移动美术馆”总带来惊喜:旧报纸化身飞龙,鹅卵石点作精灵。脑瘫患儿童童握紧蜡笔那刻,他在地板上跪教两小时。归途小车的后视镜里,摇晃着孩子挥舞的涂鸦,他说这是“最动人的勋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美院才子到幼教园丁,从教学能手到救灾先锋,袁青山用共产党人的赤诚,在童真世界耕耘出葳蕤生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