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重庆气矿高峰场中心站员工冒雨巡检站场设备。程红 摄
中新网重庆新闻4月1日电 (丁会 张沐怡)3月31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下称,重庆气矿)完成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任务。这场持续150余天的能源保供战中,重庆气矿累计供应天然气超47亿立方米,日供气量峰值近3900万立方米,未发生一起停气、限气事件,用"蓝色火焰"为川渝地区筑起坚实可靠的"温暖防线"。
冬季民生用气量约为夏季的4至10倍。这背后是城市发展带来的多重考验。
2024年,重庆市地暖用户扩容至新阶段。面对每年5%左右的民用刚性增量,重庆气矿自2024年9月便启动保供"攻坚模式"。技术团队对全矿气井开展系统摸排,建立"小时级"供需响应机制,通过优化气井生产制度、精细调配管输流程、强化管网压力管控等组合拳,实现资源供应与管网运行的动态平衡。在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保供关键期,智能监测平台对数千公里输气管网实施全天候压力调控,成功化解供需波动风险。
"奉节-巫溪"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投运,成为破解区域用气难题的关键落子。这条全长53公里的能源动脉,设计年输气能力超3000万立方米,不仅结束了巫溪县无管道燃气历史,更惠及两县2万余户居民。投运前夕,技术人员对白水首站设备进行全方位"体检"。运行期间,冬供团队24小时监控管线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确保这条"能源大动脉"安全畅通。
在渝北区新居,市民刘女士家的温度计定格在20℃。这个冬天,她家的地暖每月用气量增加600余方,"虽然费用增加了,但能让老人孩子免受阴冷之苦,这钱花得值。"这样的民生温度,源自重庆气矿"保民用、保公用、保重点"的精准施策。
针对冬季用气"峰谷差"显著特征,气矿创新构建"多气源互补、管网互联互通"保供格局。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用气需求,严格执行月度销售计划,建立"削峰填谷"智能调度系统。
面对佛江线迁改工程带来的30小时停气挑战,保供团队联合江津区经信委召开专项协调会,统筹上游气井增产、管网资源调配、LNG应急补充等举措,为12处供气点制定个性化保供方案。通过优化气井生产制度、协调昆仑燃气增供10万余方,确保8家用户供气稳定。
在重庆气矿调度中心,电子大屏实时跳动着管网压力、气量调配等数据。这个冬季,气矿探索形成的超大城市天然气保供体系经受住考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安全提供实践样本。
其间,储气库调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科学实施的三级动态平衡机制有效应对每天近1100万方的峰谷差压力。通过仓单交易、竞价交易等市场化手段,全年调剂合同量近8亿立方米。气电联营模式持续深化,新建项目连续三年增幅超50%,全年新增销量约6亿方。
对华能两江、天泰热力等调峰企业,量身定制月度供气方案,2024年累计增加发电合同量超9亿立方米。单日最高供气量超550万方,可生产43.2亿度清洁电力,同比增幅58.67%,有效填补煤电缺口,为能源结构转型注入新动能。
随着本轮供暖季结束,重庆气矿交出的不仅是一份能源保供成绩单,更是一份国有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答卷。从老区气井的精细管理到新建管网的智慧运维,从民生用气的优先保障到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每个环节都彰显着能源央企的使命担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