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院发布类器官平台在铅纳米材料毒性评估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7 19:26:09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3月17日电 近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徐海伟教授团队联合陆军军医大学心理系范晓棠教授团队、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谷战军教授团队,共同完成的论文(铅基钙钛矿纳米颗粒暴露对人视网膜早期发育的影响)在《纳米生物技术杂志》杂志发表。
该团队利用人胚胎干细胞自发形成的视网膜类器官模型评估了铅基钙钛矿纳米材料暴露对人视网膜早期发育的影响,为材料的纳米毒理学评估提供一种新平台。
铅基钙钛矿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特性,已成为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及医学诊断等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创新材料。该材料由于其不稳定性,可能会导致铅释放到环境中,对人类早期发育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据了解,之前对环境材料的发育毒性评估模型多采用大鼠、小鼠和细胞系等,与人类视网膜的发育存在较大的种属差异。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视网膜类器官精确重演了人视网膜早期发育的核心事件,为评估纳米材料的发育毒性提供了新的方式。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眼科实验室的人视网膜类器官培养和检测平台,研究了铅基钙钛矿纳米颗粒暴露对人视网膜早期发育的影响。
研究表明,铅基钙钛矿纳米颗粒暴露可影响人视网膜中节细胞的早期发育,对视网膜板层状结构的形成产生显著影响。研究发现,铅基钙钛矿纳米颗粒主要通过干扰视网膜祖细胞中内质网的钙信号通路造成内质网钙耗竭,导致内质网应激,从而干扰视网膜早期发育。此外,团队发现相较于醋酸铅,铅基钙钛矿纳米颗粒的毒性略小。
下一步,研究团队将致力于完善下一代人视网膜类器官和脑类器官研发,改进人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毒性的检测灵敏度,为人神经类器官平台在纳米材料毒性评估等领域提供更坚实可靠的基础,推动该领域研究快速发展。(完)
【编辑:杨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