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长安汽车:数智重塑全链 科技驱动产业变革
2025-03-12 11:42:49 来源:中国新闻报

  近年来,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高科技产品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也成为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

  “自动驾驶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发展方向。”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建议,要加快完善我国自动驾驶系统立法、加快完善具有引领作用的自动驾驶标准体系和统一无人物流车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

  据统计,长安汽车2024年全年销量268.3万辆,同比增长5.1%,创近七年新高。其中,新能源73.4万辆,同比增长52.8%;海外出口53.6万辆,同比增长49.6%。

  在40年征程中,长安汽车从弱到强,从强到尖,始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持之以恒推动科技平权,逐步树立起“先进科技普及者”形象。

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内正在生产的汽车。长安汽车 供图
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内正在生产的汽车。长安汽车 供图

  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 开启数智升级

  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事实上早在2009年,长安汽车便开始了自动驾驶的整体布局和规划,组建团队立项研发自动驾驶汽车。

  随着智驾技术的持续进步,如何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标准和法规?朱华荣建议,加快完善我国自动驾驶系统立法,结合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建立责任认定机制,对不同等级和形态的自动驾驶车辆明确责权,并建立完善自动驾驶保险体系、构建多元监管格局。

  2024年,长安汽车智驾系统完成了中汽研的Super AI挑战赛,2025年开年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这些成果的背后是长安汽车坚持“自主研发+合作共创”战略并行,全面开启围绕数智产品、数智制造、数智运营、数智生态四大核心领域的“四大数智升级”行动。

  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2017年长安再次主动自我革命,发布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坚定不移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2025年2月,长安汽车率先发布智能化“北斗天枢2.0”计划,领衔推动智驾普及,开启中国汽车全民智驾元年,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智能品牌旗下产品All in智驾,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

  长安汽车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智能前瞻领域早已布局规划,致力于打造陆海空及人形机器人立体出行解决方案,展现出长安汽车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汽车行业变革的决心和实力,助推汽车产业全面升级转型。

  长安汽车加速智驾普及,助推重庆“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建设,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长安汽车数智工厂2024年启用,融合AI、软件一体封测等40余项尖端技术。

  “数智技术、数智能源和数智产品是长安汽车重点投入的三大领域。”朱华荣说,长安的核心数智技术为数智产品筑起“护城河”。长安汽车基于SDA平台以及天枢大模型赋能下,打造智能驾驶“天枢智驾”、智能座舱“天域座舱”、智控底盘“天衡底盘”,致力创造“极致安全、极致驾趣、极致聪明”的全新价值体验。

  升级数智制造是赋能汽车制造业实现“智慧化”必由之路。长安汽车数智工厂由长安汽车联合中国联通、华为共建的全球领先全域5G数智化工厂,以“全制造流程数字化”为目标打造数字底座,广泛应用5G、AI、数字孪生等40余项先进技术,具有“智能、低碳、高效”三大特征。长安还将继续加速推动旗下所有工厂陆续向数智工厂迈进,可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产品,交付效率提升40%,降碳30%,成本降低20%。

  深化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 引领三电技术发展

  “香格里拉”计划是长安汽车在第三次创业中布局新能源方面的整体规划战略,同时也是基于人、车、产业链和大自然问题的深度思考,于2017年首次发布。40年来,长安汽车构建了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自主管理三位一体的自主创新模式,不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成为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的先锋力量。

  如长安深蓝在同级市场中29个月的时间实现最快40万辆下线;长安启源E07可实现“端到端专属定制汽车”“全场景全由你自定义”,通过软件定义实现对一辆车的软件、硬件自由控制,阿维塔则用先进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网联化等科技实现高端制造,是长安汽车旗下“高颜值、高科技、高价值”的“代表作”。

  长安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品牌代表,持续深耕三电技术,基本完成整车、电池、电驱、电控和运营支撑布局。目前,采用自研+合作,布局固态电池,打造超强标准电芯“金钟罩”电池品牌,迭代智慧新蓝鲸3.0,打造天衡分布式电驱,优化iBC数字电池管家等。

  据介绍,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成立了时代长安,当前规划及建设电池PACK产能21万套/年,电驱产能51万套/年,新能源专属产能188万辆/年,有力支撑新能源爬坡上量。在固态电池上,坚持“1+2+X”布局策略,成立先进电池研究院,与宁德时代、太蓝等伙伴深化合作,共同致力电池研发。长安汽车拥有行业领先的油电转化系数高达3.63kWh/L、行业领先驱动电机最高效率达到了98.1%,同时还是行业内唯一采用10层扁线电机技术的混动系统。

  长安汽车研发的智慧新蓝鲸3.0拥有的硬件配置与软件智慧的相辅相成。在硬件方面,智慧新蓝鲸3.0承袭蓝鲸动力的领先基因,混动发动机量产热效率达到44.39%,核心技术采用目前行业唯一的500bar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全球首发的150mJ 高能点火系统、全球首发的电子机油泵、16:1行业最高压缩比设计;在软件方面,独创IEM3.0智慧动力控制系统,能耗算法进阶进一步助力节能高效,驾驶算法与智慧算法的双重进阶,实现“软件定义动力”再进化。

  根据规划,2025年起,长安汽车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2026年,天枢智驾将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进一步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彻底解放双手。

  数字化车型跨界融合 共建产业未来

  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软件定义汽车”新阶段,产教融合是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结合的有力形式,行业人才培养需进一步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完善产教融合现有机制。

  朱华荣建议,围绕产业发展趋势建立课程动态迭代机制。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在加快重构汽车产业链和创新链,建议高校的“新”汽车课程体系从传统机械,向以电子电气架构、操作系统、软件算法和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迭代,每年更新30%左右的课程目录。

  朱华荣说,低空出行对长安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战新产业的探索,而是未来公司战略主体之一,是承载“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重要支撑。2024年12月21日,长安汽车与亿航智能共同完成了飞行汽车合作签约。未来,飞行汽车将在产品端、系统端、运营端孕育一个新的、庞大的生态网络。

  当前,长安汽车共有16个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中心、17家科技公司、180个实验室,涵盖近3万个国际/国家/企标实验项目。平均每天16件专利,2023年专利公开量行业第一,其中,智能化技术、智能座舱细分领域的专利公开量均位居行业榜首。率先加入联合国国际标准化组织ITU,主导制定中国汽车行业首个ITU国际标准,实现中国车企ITU国际标准零突破。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提供技术、平台,率先开启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合资合作新时代。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中,研发实力7届14年名列行业第一。

  2025年,长安汽车将实现“3311”目标,即总销量300万辆、收入3000亿元人民币、自主新能源销量100万辆、出口100万辆;提出“2345”行动,共识未来发展方向,坚定把长安汽车打造成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

  “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专业化人才优势,重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未来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朱华荣表示,40多年来,长安汽车以“引领汽车文明 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打造出极致客户体验、低碳智能、安全时尚、有广泛影响力的产品。自强自立、目标坚定、奔涌向前,长安汽车在每一个时代都以先进科技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致力于推动科技平权和普惠,逐步形成“先进科技普及者”的整体印记。(陈媛/文)

【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