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月27日电(冯焰勇) “过年贴窗花,寓意辞旧迎新,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生活美满、幸福安康。”临近春节,位于塞尔维亚的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里,来自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赖琳正指导当地学员体验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一张张喜庆精美的窗花,让现场充满了中国“年味儿”。
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自2014年成立以来,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每年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开展各类文化讲座,增进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除了剪纸体验活动,该学院举办了写春联、包饺子、投壶、送红包等年俗活动,让当地民众沉浸式体验中国年俗文化。
为组织好这次剪纸体验活动,原本讲授国画和书法课程的赖琳,联系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剪纸大师工作室的同事,请教裁剪新春窗花的专业技巧。“先用笔描绘花型图案,再沿着图案轮廓剪切,呈现出折叠的花瓣形状,轻轻展开,一幅漂亮喜庆的窗花就制作完成了。”在赖琳的指导下,83岁高龄的茹染娜顺利完成了一幅精美的牡丹窗花。
茹染娜退休前是塞尔维亚的一名大学教授。自2015年开始,她一直坚持在孔子学院学习中国画和中文课。“我学习中国画已近10年,早已被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茹染娜说,在孔子学院接触到了中国画、剪纸、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了直接和真切的认识。茹染娜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牡丹花,当得知牡丹花在中国寓意幸福和繁荣,于是精心绘画了一幅牡丹图,参加孔子学院举办的“百花齐放春满园”主题画展。
像茹染娜这样因为学习中国传统技艺而被中国文化吸引的塞尔维亚人还有很多。“我们的课堂上,年龄最大的有80多岁,最小的只有4岁,教学对象实现了从幼儿园到成人全覆盖,每年有千余人接受中文教育。”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陈秀介绍,目前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在塞尔维亚全国设有20余个合作教学点,2所下属孔子课堂,分布在诺维萨德、贝尔格莱德等5个城市。
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本部的春节系列活动结束后,赖琳和她的同事们还将在春节期间,前往孔子学院的其它教学点,为当地学生讲述“中国年”的故事,教孩子们写中国“福”字、学唱中国歌曲,分享中国“年味儿”。
在赖琳看来,尽己所能,让中国“年味儿”飘向世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赖琳说,希望通过春节这一文化符号,向世界传递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中国形象,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