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点亮山城·一路有你|“螳臂挡车”的女劳模
2025-01-22 22:07:49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1月22日电 题:点亮山城·一路有你|“螳臂挡车”的女劳模

  作者 丁媛媛 曾雪

图为徐颖雪(右二)和同事在施工现场讨论技术问题。张驰 摄
图为徐颖雪(右二)和同事在施工现场讨论技术问题。张驰 摄

  “石块大小没对,不能再继续回填了!”

  “让你们赶紧停下来!”

  ……

  在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铜梁1000千伏变电站土石方施工期间,一个娇小的身影对着5、6米外的数台巨型挖掘机不断挥手、呼喊。大功率柴油设备发出的“隆隆”轰鸣声,无情地将这声音一一吞噬。

  眼见挖掘机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副经理徐颖雪直接冲到其中一台挖掘机面前张开双臂。

  悬在徐颖雪头顶的挖掘机瞬时停止了咆哮,一群工人用错愕和震惊的眼神,看着眼前小小的身躯。

  “这些石块必须符合规范尺寸,验收合格才允许回填。”现场恢复安静后,徐颖雪上前,不厌其烦地给施工师傅讲解施工要求。

  “螳臂挡车”的女子名叫徐颖雪,是重庆送变电公司项目经理,当时担任铜梁1000千伏变电站项目技术负责人,正是她的执着,让变电站后来桩基施工没有发生一个塌孔。

  精益求精,敢于直面问题,是这位31岁就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八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重庆市最美产业工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等劳动模范、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女劳模,带给同事们的工作态度。

  “女娃娃来一线都是混混资历。”

  “估计要不了几天肯定就回去干内勤了。”

  土木专业多是“男儿的天下”。徐颖雪回忆,2016年,她刚从四川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进入重庆市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土建分公司时,很多人都不相信她一个女生能干下去。

  徐颖雪很不服气:一方面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专业知识,只有在一线才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她坚信只要肯学肯研踏实干,女生不比男生差。

  其间,她深耕变电站建设一线,住的是最偏僻的荒郊乡野、板房集装箱,穿的是灰蓝系工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脸上也总是印着安全帽勒出的痕迹……刻板印象中只有男人才吃得了的苦,她都一一咬牙坚持下来。

  “最艰难的时候也是自己成长最快的时候,压力强度与成长速度是成正比的。”对徐颖雪而言,成长最关键的时候是500千伏金山变电站新建工程期间。2019年,该工程开工不到半年,技术负责人就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任职。徐颖雪“临危受命”,当上了技术负责人。

  金山变电站是国内首座架空平台式全户内500千伏变电站,依山而建、结构复杂,层间高度约13米,施工安全管控难度较大。作为技术负责人,徐颖雪白天在现场商讨技术细节、指导技术施工,晚上组织头脑风暴,验算荷载,编制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等,保障工程施工安全推进。工程装修阶段要预排地砖,要求楼梯间、过道和房间里面都要对缝,卫生间里面地砖、墙砖和吊顶都要对缝,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当时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改了5、6版才达到要求。现场像这样需要精益求精的细节还有很多,在500千伏金山变电站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徐颖雪先后提出34个实体亮点,动态修编26次、4.2万多字创优策划方案,最终该项工程获得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

  2023年,国家“十四五”重大能源项目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铜梁100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第一次承建特高压变电站的重庆送变电公司和徐颖雪,更是面临着多项的管理零经验和施工技术空白,从500千伏到1000千伏,改变的不仅仅是体量,还有多年来潜移默化下的习惯思维。对于徐颖雪和她的团队来说,这是一次破冰般的特别出发。

  在这场特高压战役中,再次担当技术负责人的徐颖雪,带领团队陆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铜梁特高压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量最高达到1000立方米,这又是一次突破性的实践。徐颖雪和同事通过反复试验,摸索优化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并严格明确了养护阶段的湿度、温度等环境指标,确保成品质量。在近40个小时的连续浇筑时间里,她蹲守在作业现场寸步不离、一眼不眨,全神贯注地控制每道工序每个数据。“施工中一点点的细微偏差都可能导致出现裂缝裂纹,即使暂时不影响功能,但若干年后还是会有问题。工艺标准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一步都不能退。”徐颖雪斩钉截铁地说。“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成一器”,正是这一份对工序质量严格把关的高度责任感,铜梁变电站的实体质量优良,获得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评价。

  为响应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号召,国网公司在特高压工程落点推行基建“六精四化”行动,徐颖雪再度成为工程创新的排头兵。首次接触工程建设“六精四化”和智慧安装策划工作的她,花了三天时间,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学习钻研、推敲调整,最终形成了高质量“六精四化”管控措施71条,获得了国网特高压部的认可和表扬。

  绿色建造是“六精四化”的核心要求,在电网工程施工期,车辆运输、土石方开挖与器械使用等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负责环水保工作的徐颖雪日复一日地泡在施工现场,不断收集更新场地整治需求,针对性地编制环水保管理方案,并通过组织环水保知识培训、设置环保水保图牌等,来提升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她细致地筛选适合植被生长的熟土,用绿目网进行覆盖,为后期土壤回覆、植被恢复创造条件,对临时堆渣则严格按“分层堆放”“先拦后弃”原则设置,并坚持驻守在临时堆土区全程监督整改。她还积极拓展地理和生物知识,综合考虑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选择播种的最佳草籽,最大化利用土壤资源,将绿色发展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

图为徐颖雪(右一)和项目经理在检查风管施工细节。张驰 摄
图为徐颖雪(右一)和项目经理在检查风管施工细节。张驰 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创新是青年人快速成长发展重要的通道。”为了不断突破自我,徐颖雪加入了重庆送变电公司昆渝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骨干潜心投入创新工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围绕土建施工、信息化手段辅助施工、机械化施工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

  她牵头的质量管理项目“降低变电站构支架损伤率”获得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特等奖,“提高混凝土电缆沟侧壁观感质量合格率”获得重庆市建筑业协会一等奖,“BIM技术在变电站新建工程深度应用”项目获得首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二等奖,“装配式变电站基于二维码的质量管控系统”项目获得公司系统青创赛第7名。目前,徐颖雪牵头研发的创新成果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这些成果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周转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测量过程中人为因素等影响。

  2024年底,川渝特高压工程圆满建成投运,标志着重庆电网正式迈入特高压时代,构想了10余年的特高压入渝梦终于实现,也创造了施工时间最短、调试速度最快、施工人数最多的纪录,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钢筋水泥混凝土,是我的站位,亦是我的战斗位置,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很简单,每天把自己的能力极限突破一点点,往更高更好的方向去改变。”徐颖雪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川渝特高压工程投运之后,徐颖雪又踏上了新征程,全力以赴投入重庆新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中。(完)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