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两江骁骑“创想家”陈泽千:用智慧守护道路交通安全
2024-11-18 16:13:24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18日电 题:两江骁骑“创想家”陈泽千:用智慧守护道路交通安全

  风雨兼程,无惧严寒酷暑,他以摩托为伴,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与群众日夜相守。入警15年来,他始终坚守在马路一线,无论是指挥疏导交通、快速处置警情,还是服务救助群众、巡逻守护安全,他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交巡警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陈泽千执勤现场。两江新区公安分局 供图
图为陈泽千执勤现场。两江新区公安分局 供图

  他叫陈泽千,“两江骁骑”(两江新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曾荣立三等功2次,受到个人嘉奖9次。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陈泽千将目光投向警用摩托车装备收纳问题,迎难而上,成功研发出警用摩托车勤务装备多功能收纳装置,获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他也因此被队友们称为“两江骁骑”里的“发明家”。

  缘起:创新的念头,从街头到心头

  2018年6月,“两江骁骑”成立。这支拥有106名队员、配备110余辆摩托车的队伍,以其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的特点,成为两江新区城市交通管理和治安巡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陈泽千回忆,2022年夏天,在一次巡逻中,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摩托车驾驶员因与前车追尾造成头部受伤,他立即对伤者开展救助。由于警用摩托车又没法携带隔离现场的锥形桶,而伤者在路中间无法移动,为了避免发生二次事故,他和同事只好在附近寻找警示物品来隔离现场,手忙脚乱,费尽周折。

  “当时我们的警用摩托车储物空间有限,主要放置体积较小的装备。如果要携带更多或体积较大的警用装备,相对十分困难。”陈泽千说,“最典型的就是锥形桶,执勤时很常用,体积较大,而摩托车无法携带,只能通过专用警车运送。”

  在这次交通事故处置中,虽然最后伤者得到了成功救治,现场得到了有效保护,但陈泽千也深刻体会到摩托车储物空间不足带来的困扰。

  “一定要研发一种新的收纳装置,在既保证摩托车机动灵活性能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装载更多警用装备,满足各类突发警情和紧急救助的装备需求,在抢救群众生命财产的‘赛跑’中,争取到更多宝贵的黄金时间。”这样的念头在陈泽千心中萌发。

  摸索:质疑与挑战中,不断精雕细琢

  说干就干。从2022年下半年起,陈泽千着手研发新型警用摩托车收纳装置。他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自学了相关的工程知识,在脑海中不断构思理想中的模型。

  在研发过程中,身边队友提醒他——“现有收纳装置虽存在不足,但应付日常巡逻需求似乎也没太大问题,投入研发会不会是做无用功?”“新装置是否会增加摩托车负重,影响行驶安全?”面对这些质疑,陈泽千的决心并未动摇,而是坚信自己的设计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图为陈泽千执勤现场。两江新区公安分局 供图
图为陈泽千执勤现场。两江新区公安分局 供图

  为了增强稳定性,他调整了装置的固定方式并增加了减震材料。为了确保安全、耐用,他与装备制造商深入沟通,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以及各种制作工艺的特点。为了能携带更多安全防护装备,他对装置的结构和空间进行了持续优化。在夜深人静时,他常常独自坐在办公室,对着图纸和模型反复推敲修改。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首款样品终于诞生。其亮点在于增加了便携式锥形桶的收纳空间,便于随时取用。陈泽千模拟各种场景,进行了多次实地行驶测试。然而,在测试中,样品在高速行驶时出现了晃动问题,远未达到他的预期。但他并未气馁,而是重新审视设计方案,寻找问题根源,并对装置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改进升级。(完)

【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