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4日电 题:民建会员李晓林:心系果农退不休 科技之花结硕果
作者 任猛
在重庆市北碚区,有一位年近七旬的果树专家,心系果农,退而不休。只要有果农向他咨询,他都会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耐心地解疑释感;如果有果农请他去现场指导,无论刮风下雨,或是高温酷暑,他都会随叫随到。近年来,在重庆市北碚区、巴南区、沙坪坝区、云阳县等区县的许多果园,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受到了广大果农和社会各界的称赞。他就是民建北碚区委会2023年度“光彩奖”获得者——李晓林。
李晓林是北碚民建专家工作站特色种植团队负责人、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高级实验师、资深果树专家。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0多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多次荣获西南大学、民建重庆市委会、重庆市科协、民建北碚区委会等表彰。
定点帮扶见成效
2022年9月30日,李晓林应邀到北碚区东阳街道西山坪村恒屹果园考察调研。受天气影响,该果园种植的猕猴桃全部旱死,需要重新种植其他水果。李晓林现场考察之后,将其定位为观光采摘园。2022年11月初,李晓林为业主引进了一批在重庆地区试种成功、具有不同特点和不同成熟期的7个优良桃品种嫁接苗,并对其进行定点帮扶,从栽培方法、整形修剪、土肥管理、病虫防治等环节,予以一对一的专业辅导。
在李晓林多次指导下,7个优良桃品种生长发育良好,今年已全部开花结果。其中,富丽桃皇、春甜、满天红、天马血桃、大血桃、金秋超黄桃、黄金蜜4号分别于2024年5月上旬至9月上旬陆续成熟;最高亩产值达到5920元。
培养示范作头雁
金堂村是北碚区静观镇的一个枇杷种植基地,树龄为七年生,已进入结果期三年,但品种比较单一。由于村民不懂枇杷栽培管理技术,管理粗放,既不整形、修枝,也不施肥、浇水,更不疏果、套袋,枇杷产量不高,品质不好。2022年11月,李晓林曾在科技下乡活动中为村民作过讲解,但村民们兴趣不大。
深知村民们信奉“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思维定式的李晓林,2023年初选择兴趣较大的伍成福为示范户,对其进行耐心指导,并于2024年2月为其引进了在北碚表现较好的6个优良品种进行多头高换。
“农民找钱不易,思想又特别保守,要转变他们的意识非常困难。我只好培养示范户,发挥示范户的头雁效应,通过以点带面的办法来促进村民创收增收。”李晓林说,接下来他将与村委会协商,对村民开展系统化、规范化培训,从今年多头高换的6个优良品种之中选择最优品种,对该村枇杷品种进行全面改良。
加强培训传真经
李晓林经常应邀为果农开展培训活动,给果农们“充电”。此外,为让果农们可以随时查阅和学习,以更好地掌握栽培管理技术,李晓林还编写了简单、易读、易懂、易操作的果树丰产栽培资料,如《李子周年管理技术要点》《果树春季管理措施》《果树冬季管理技术》等,免费发放给需要的果农。为便于给果农提供及时的咨询服务,他在每份资料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
搭建平台促交流
为了更好地帮助果农发家致富,2023年10月,李晓林建立了“果缘之家”微信群,给果农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他常以短视频、微信等方式介绍各种果树栽培管理技术,鼓励果农们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提出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难,加强互相之间的交流。针对大家提出的具体问题,李晓林还会逐一进行解答。目前,已有来自重庆、四川、贵州等地41户果农加入了该微信群。
“从事果树栽培研究几十年,现在退休了。趁现在身体还比较硬朗,时间又比较充裕,多给果农们传授一些栽培技术和管护经验,可以给果农们拓展创收增收渠道,不负平生所学。”李晓林不仅这样说,而且这样做,更不图半点回报。
近三年来,李晓林已在重庆市10多个区县,为果农开展线下线上技术管理咨询、服务、指导及培训活动100余次,惠及果农2000余人,为果农实现优质高产和创收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