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大渡口探索“非遗传承+就业创业”模式
2024-07-08 18:26:36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8日电 题: 大渡口探索“非遗传承+就业创业”模式

  作者 李润梅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金鳌山“山艺间非遗小院”,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生态研学正在这里举行。

图为huo dong xian chan
图为活动现场。大渡口区委宣传部 供图

  小朋友们围坐在工作台前,认真聆听非遗老师讲解传统植物扎染技艺的“前世今生”、制作原理、基本步骤、染色方法以及各种植物染料的特点。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戴上手套,捆扎、浸泡、染色、清洗、晾晒……经过一系列工序,一块块洁白的小方帕变得五彩缤纷起来,在微风吹拂下,散发出阵阵草木清香。

  2023年8月,这项技艺被正式收入大渡口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推广这项技艺,以“生产性保护”促进“活态传承”,孝诚社工负责人谢韬决定选择紧靠金鳌山、拥有丰富植物资源的金鳌村作为推广点,“金鳌山上植物丰富,四季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植物染的原料,开办一家工坊,既可以传承非遗文化,还可以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金鳌村村委会、孝诚社工联手启动“非遗传承+就业创业”新模式新探索。即利用村民农房建立生产基地;由社工组织专家开展技能培训;请高校老师、行业专家设计植物染、扎染模版,开发以金鳌景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模具等;联动村民、社区灵活就业人员、残疾人等生产加工;产品以“企业线下销售+线上直播带货”双轮驱动营销。同时,结合传统节假日,开展主题活动、生态研学、游客体验,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经过学习培训,掌握技能的村民既可以自主创业,也可以到工坊就业,以所学为前来体验的游客提供指导服务。

  易思友是谢韬“非遗推广计划”的首户村民,经过学习培训和刻苦钻研,他逐渐掌握了植物染、扎染技术,可以独立指导游客进行全程操作,于是,他利用自家农房开办了“家和扎染工坊”。目前,以植物染、扎染成功创业的有5户,每人月均增收3000元左右。带动灵活就业17人,每人月均增收300元至800元。

  与此同时,在位于艺度创·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重庆大漆制作技艺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给漆珠木胚上漆、打磨……重庆大漆制作技艺传承人、巴渝工匠王黎阳不时给予指导。

  重庆大漆制作技艺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是继承、发扬几千年来的中国髹漆技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重庆漆器特色的生漆、制漆工艺。2014年,重庆大漆制作技艺入选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区非遗中心指导下,王黎阳将非遗保护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活动融合,探索并形成了“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的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同时,把握电商契机,通过加盟线上直播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宣传与销售,借助新媒体极强的传播力和社交影响力,使这项传统技艺不断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目前,该项目的平均年产值达100余万元。

  该项目还通过搭建产品设计、展示和销售平台,形成乡村产业力量,带动周边年轻人在家乡创业就业。目前,在该基地就业的员工10余人,38岁的段春燕是其中之一,月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她对现在这份工作很满意,“离家近,学习了非遗技术,增加了收入。”(完)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