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铜梁区政协委员张建红:尽医者之责 履委员之职
2023年7月20日 15:50 来源:中新网重庆
图为张建红正在工作室把脉问诊。铜梁区委宣传部 供图

图为张建红正在工作室把脉问诊。铜梁区委宣传部 供图

  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20日电 (李慧敏)“你这是典型的脾胃虚弱,单纯吃保健品是不行的……”近日,记者在铜梁区中医院见到心内科主任、铜梁区政协医卫界别委员张建红时,他正在工作室里为患者看诊把脉。每天的门诊,他要接待五十到六十名患者。

  作为一名医生,张建红多年来积极围绕自身中医专长潜心研究与发展相关诊疗技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立足本职,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政议政,用实际行动诠释出守护生命的医者形象和履职尽责的委员情怀。

  三十年从医之路造就“名中医”

  1990年,从泸州医学院毕业的张建红来到铜梁中医院,从一名普通的内科医生,到今天的重庆市名中医,通过三十多年的倾心努力,他应用所学中医理论指导实践,结合现代医学方法及扎实的基础知识,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临床诊疗上取得突破,并带领所在医院的内科团队,让一个不足30张床位的大内科发展到现在5个专业内科。

  “中医与西医各有所长,如何把两种医学在诊断治疗方面进行优势互补,是我在临床治疗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张建红看来,中西医结合更能发挥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独特疗效,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主要特点就是“病证结合,优势互补,求同存异”。

  为此,在成功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经皮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等手术的同时,张建红对于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采取中药规范化治疗,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远期预后,降低了患者再住院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来,张建红陆续获得重庆市首批区县级医学科学学术带头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三峡之光”访问学者、重庆市及铜梁区名中医等荣誉称号,慕名前来看病的患者也因此特别多。从医三十多年,张建红累计接诊已突破45万余人次,甚至有患者从北京、新疆、云南等地远道而来。

  但无论对待哪一名患者,张建红都用情用心对待,耐心追溯病源并根据每位病人、病情的个体情况依据开方抓药,解除、减轻病患痛苦,深受患者好评。“这些年我身体不舒服都是找张医生开药。他都是专家了,开的中药比外面诊所还便宜,效果还好。”老病人张国兰说。

  “师带徒”工作室引领学科发展

  在张建红看来,传承是中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积累。为了延续中医精神和中医良好的治疗技术,尤其是帮带培养学科创新团队和人才梯队,2019年,铜梁区中医院成立起“张建红名医工作室”,团队成员主要由院内康复理疗、急诊等学科骨干医生组成。在团队带头人张建红带领下,工作室积极研究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新的治疗方法,探索中医药在巩固介入疗效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铜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周渭是张建红工作室的主力成员。本身也是中医世家出身的周渭,与张建红一道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在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学术水平提高和临床技术发展,推动中医药介入重症治疗取得良好成效。

  除了本院医生,在“张建红名医工作室”里,还通过“师带徒”形式吸纳了两名院外医务工作者。在重庆南岸某社区医院执业的喻绍明就是其中之一,每周他都雷打不动地来铜梁一次向张建红请教。

  “张老师在中医经验、辩证用药这些方面,把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他所带教的每一名医生,让我们受益匪浅。”喻绍明说。

  如今,“张建红名医工作室”已经成为铜梁中医院建设专家团队进行学科研究和难题攻关,以及开展疑难病会诊、推广新技术和新项目,和培养学科人才的实践示范基地,带动了医院诊治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名医优质的医疗服务。

  履职尽责传承中医药文化

  张建红是铜梁区政协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在医疗工作之外,他不忘政协委员的职责使命,积极参加区政协各项活动,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中去倾听患者建议意见,立足本单位、本行业结合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张建红时常同医卫界别其他委员一道去镇街、社区养老场所开展义诊活动,或者举办公益性宣讲活动,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的治疗,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科普。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铜梁城区养老机构不仅容量缺口与需求有差距,日常健康管理还参差不齐,于是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义工、义助 提倡自助养老的建议》,建议通过大数据给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健全完善的健康管理机制,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和康复训练班、定期巡诊、护理查房、床边治疗等措施,对养老服务中心输入医疗干预,让保健保养、疾病防控、慢性病管理成为养老院日常工作的部分,将门诊部分职能提前送到老人身边。

  中医药的振兴发展既离不开人才培养,同时也需要创新思维。“中医药逐步深入人心,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也让自身发展有了更多底气和信心。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科普力度,广泛宣传中医药在治病健康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还要有效整治打着中医旗号的养生保健服务乱象,杜绝鱼目混珠的现象,使广大群众正确认识中医,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张建红表示,接下来将立足本职工作,持续关注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完)

【编辑:罗永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