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王小平|渐行渐远的乡村铁匠
2023年4月27日 16:51 来源:中新网重庆

  铁匠也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靠一把小小的铁锤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来养家糊口。

  有了铁匠,铁匠铺就应运而生。

  记得有一年,在稻谷飘香、遍地金黄快收割时,父亲让我去花园河的铁匠铺取回新打的镰刀,那是我第一次走进铁匠铺,第一次认识铁匠。

  还没到达铁匠铺,就听见“叮叮当当”的敲打声。走近,一个老师傅正指挥着徒弟挥舞着大锤忙碌着。火星四溅,风箱呼啦啦作响,炉膛内蹿起一尺多高的火苗,远远地就能感受到滚烫的热浪。墙上挂满了刚打好的各种铁农具和生活用具。

  出于好奇,我站在旁边认真观看起来。屋子正中放个大火炉,炉边架一只大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老师傅把一块将要锻打的毛铁放在火炉中烧,然后将烧红的铁块移到大铁墩上(方言称“砧子”),由打铁徒弟手握大锤进行锻打。“小锤两声响,大锤一声夯”。老师傅左手握铁钳翻动铁料,右手握小锤一边指挥徒弟锻打,一边用小锤修改关键位置,使一块方铁慢慢打成了农具的形状。“铁匠没样,边打边像”,铁货都是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看来,在老师傅的手中,坚硬的铁块变成方、圆、长、扁、尖均可。

  铁匠手艺最精要的地方应该是淬火。将打成型的铁器趁热置于冷水中冷却,反复很多次。其作用是调高铁器的硬度和强度,一件铁器火淬得好,它的使用寿命就会更长,这样的师傅就更受大家的欢迎。

  淬火是个技术活,这不像抡大锤,光有一身力气还不够,师傅只能教给你方法,淬火的要领靠自己去悟。这就像一块毛铁,要经过反复的锻打,百炼才会成钢。

  其实学习任何东西都是如此,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在不断学习中去开动脑筋,积累经验,改正错误,技艺才可能精进提高。 “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没有掌锤的本事,就讨不到打铁这碗饭吃。

  同时,打铁还要不怕吃苦。“万事莫怕风险多,打铁莫怕火烫脚”。铁匠长年与几百上千度的高温打交道,被烫伤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夏天,用挥汗如雨来形容铁匠工作的场景还不够准确。汗水顺着脊背往下流,像一条小小的水沟。

  在农村,铁匠与普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铁制品更是渗透到许多行业,任谁都离不开铁匠。我们以前做饭时用的大铁锅、水瓢、火钳等是出自铁匠之手;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铁制农具就更多了,如铁犁、锄头、镰刀等;还有石匠用的手锤、錾子;木匠用的斧子、锯子、刨子;包括剃头匠用的剃须刀,无一不是出自铁匠师傅之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九佬十八匠的生产工具里几乎都有铁匠的影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传统铁匠这一古老行当快要退出历史舞台了。我们生活中曾经使用的铁制品如今大多被机器生产的不锈钢产品所代替,铁匠手工打制的生活用具已是凤毛麟角。农业生产也已经从农耕逐步向机耕转移,手工铁制农具已被机器生产的农具所代替。“九佬十八匠”中很多技艺已经绝迹,还继续存在需要使用铁制工具的也被机器生产所代替。在农村,铁匠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但铁匠那种不怕吃苦、对技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这种精神,与其说是一种信念不如说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把工作做到认真细致到完美的情怀。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发展。在万千改变中却总有一些东西历久弥新。它们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灼灼的光芒,那便是工匠精神的产物。

  随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远去。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淘汰的不止打铁师傅和铁匠铺子。但那亲切的回忆难以抹去,那铿锵有力的“叮叮当当”声总会在某个契机下从内心里响起。

 

  作者简介:王小平,重庆市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