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庞国翔|在乡村和市井寻找与阅读古典
2023年4月27日 16:49 来源:中新网重庆

  我在乡村工作近20年,在城里工作也近20年,行走于城镇和乡村之间。山村的山清水秀和城市的热闹喧嚣,我都有深刻的体会与认识。

  我行走于山乡小道和城市街巷,且走且读,且行且吟,感受到生活工作的艰辛和幸福,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又感受到寻找与阅读古典的快乐。

  19年前的一个春天,某个周六的上午,我从重庆江津长江边贾坝沱过江,去九龙坡区西彭场。老艄翁说这里清代曾出了一个秀才叫钟云舫,写了上万的楹联,他还写了1612字的天下第一长联,刊行了《振振堂联稿》多卷……可惜这古书没了。

  闻此言我十分激动,立即开始打听这钟秀才的后裔。打听了一周,终于在第二周周六打听到钟秀才的曾曾曾孙辈在巴南区一个叫百节小乡上的一所学校居住。

  于是,我由江津乘客车到巴南区渔洞,又转车到百节场,左找右找,终于找到了钟云舫后裔钟先生。他很热情,向我展示了祖上钟云舫所著光绪三十二年刻版线装本《振振堂联稿》四卷、《振振堂诗稿》二卷、《振振堂文稿》二卷,虽然很陈旧,有虫眼,但能辨认。

  我非常惊喜,在我反复要求下,他同意我在附近乡场上唯一的复印店用一天时间将八卷古籍复印完。复印费用竟达500多元。

  我立即将发现清代著名巴蜀才子、有长联圣手之称的钟云舫所刊行的《振振堂》八卷的消息告诉了当时正在研究楹联文化的康纲友和黄中模,他们大受鼓舞。

  该书的发现,对研究楹联文化和巴蜀名人钟云舫起了突破性的作用。后来对重庆大学等完成的20部钟云舫及其楹联研究专著、钟云舫影视作品的创作,市级相关钟云舫的研究课题等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2015年的一天,江津南部山区蔡家镇,在与我一亲戚、江津某镇宣传委员闲聊时,我得知某处有古籍线装书《巴山七种》22卷。

  在我的努力下,《巴山七种》得以送到江津区图书馆收藏。当时,我也得以先睹为快,快速而认真地通读一遍。《巴山七种》共分《皇朝冠服志》《治官记异》《放言》《衡言》《江州笔谈》《白岩诗存》等共22卷。阅读之后,真有酣畅淋漓、醍醐灌顶之感。后来,图书馆还奖励了宣传委员500元钱。

  2017年年底,我在江津区鹤山坪采风,经一位姓谷的同行好友引见,我发现一部清代江津进士李嗣元的线装诗集《日慎斋诗草》,这也算是一个大的发现。

  三年后的一天,我因事拜访綦江区文友熊君和母君。在他们处我偶然看到一箱古籍《船山诗注》20卷。细看这编注者,竟然是江津清代进士李岑(字小山)和江海清。张船山可是清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与袁枚等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也是清代“蜀中诗人之冠”,算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我左劝右说,他们勉为其难,才将古籍借用于我。我与我的团队商量进行古籍再造后奉还。

  其实,在30多年间,除江津本土外,我还到隆昌、合江、叙永以及温江、华阳、简阳等巴蜀之地,收集到了著名文化人钟云舫、吴芳吉等一些文献。我认真阅读这些书籍,受益匪浅。

  行走于斯,我发现古典,我阅读古典,吸收了丰富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营养。且行且吟,我撰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山乡市井藏古卷,吹尽尘沙始见金。在山乡和市井中,我快乐地寻找古典,幸福地阅读着古典……

 

  作者简介:庞国翔,重庆江津区文旅委二级调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全委会委员、江津区作协主席。曾任江津区文联主席等职。出版有文学、文史专著22部。获重庆市第四届、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群众文化类)优秀论文奖,获第一、二、三届重庆晚报文学奖。专著《钟云舫民间故事》获重庆市第八届艺术奖。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