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3月25日电(陈洪胜)夜色下的重庆北碚观音峡万籁俱寂,109米的大桥桥面之上,中交一公局集团重庆渝武高速公路复线观音峡特大桥传来清脆的声响,施工人员正在抓紧进行大桥右幅边跨合龙段骨架的焊接施工。绚丽的火花绽放在漆黑的夜空中,给静谧的山谷增添了别样的美。对项目副经理王来来说,今夜又是一个如常的不眠之夜。
大桥右幅边跨合龙段的33方混凝土浇筑量,在整个大桥近万吨的混凝土庞大体量中并不算多,但却是大桥在2021年11月转入上部施工以后的一个重大节点。随着边跨、中跨合龙段的相继合龙,大桥距离通车也就不远了。
在星星点点的灯火照耀下,观音峡特大桥如同一座建筑艺术品屹立在空旷的山空中,跨越在奔流不息的嘉陵江上。作为国内在建为数不多的主跨超200米连续刚构桥,观音峡特大桥主跨达到235米,在同类型桥梁中是“高大上”的存在。
集大成,聚众智。开工以来,一批批专家先后来到大桥现场办公,提供技术指导,为王来等一线管理骨干撑腰鼓劲。来自四面八方的业内同行前来观摩交流,加强成果共享,推动行业整体进步。前不久,重庆交通大学的近百名师生也来到工地,开眼界、拓思路、受启迪,内心里悄然埋下了技术成才、技能报国的种子。
一座大桥的崛起,都伴随着一系列重大节点的紧密衔接。观音峡特大桥主墩从根植于大地50多米深的桩基起步,到梅花桩式的承台转换至墩柱“一柱擎天”,再到零号块起步,便开启了28个标准节段的菱形挂篮施工。在百米高空中的悬臂浇筑“表演”开始了,每一个节段对称浇筑,向江两岸不断延伸,都像是在高空中“行走的篮子”。
人类的建筑设计和科学构想,总是和质朴的生活智慧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大道至简的哲理,才由无数平凡的建设者创造了非凡的建筑奇观。
事非经过不知难。大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总是建立在数百个日夜的坚守担当基础之上,归功于无数次“柳暗花明”般的攻关突破过程之中。大桥一座接着一座干,技术是一天比一天精。观音峡特大桥下部结构墩柱施工为整体式液压爬模,这是企业历经多年探索实践、不断传承创新后形成的成熟工艺手段。大桥上部结构挂篮施工内模采用液压式脱模,改变了以往工人敲打的土办法。
既有创新创效的喜悦,也有实干苦干的坚韧。去年高温施工期间,站在大太阳地下,根本没有遮阳的地方,桥面滚烫,连鞋底都变软了,脸上、手臂上被晒得整天火辣辣的。即便是如此艰辛,施工没有一天耽误过。
“师傅们,最后要收好面哈!”王来特别叮嘱工人留意下一阶段桥面刻纹路,为今后桥面沥青摊铺保留摩擦面。他是贵州人,口音和来自重庆当地的工人无异。持续5个小时左右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施工,总体还算轻松,但通宵达旦的强度,还是让每个人有点疲惫不堪。
“工人们通常两班倒,比较辛苦。我们管理团队尽管是分工负责,但关键时刻一干都是十几个小时。”近8年的一线施工经历里,王来早就习惯了白加黑的工作强度。“在项目上不能吃苦,不能担当,行不通。不精通专业,没有过硬的本领,照样行不通!”这是王来不断成长进步后的心得,以前他是跟着师傅干,现在是带着徒弟干。“00后”陈文博跟着王来几个月,整天看图纸、跑现场,学会找问题,设法抓生产。从掌握了解结构物的构造原理、规格尺寸人手,到参与施工组织方案编制执行、安全质量工期管控落实,陈文博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逐步成长为让领导放心、工人认可的青年技术员。
参建过驸马、新田两座长江大桥,转战观音峡嘉陵江特大桥,一座座跨江大桥,便串联起了王来青春岁月里奋斗的主路线。每一座桥的生动建造过程,都是献给青春生命的深情礼赞。

图为王来工作在一线。中交一公局集团 供图
月初,王来作为项目一线工匠代表,在江苏张靖皋大桥施工现场参加了集团公司劳动竞赛誓师动员大会,并发了言。这是他无比自豪的时刻,也给予了他接续奋斗、再攀高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