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3月23日电(杨志刚)“请法官放心,我们的心结都已经打开,今后一定共同履行好对儿女的家庭教育义务。”近期,重庆市巫溪县一起历经四次诉讼、矛盾尖锐的离婚案件得到成功化解。这起由家庭教育工作室参与调解的案件,充分彰显了党外知识分子及无党派代表人士发挥专业优势作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

“因缺乏专业指导,家庭教育弱化的短板正日渐凸显。”通过多年关注,实地调研,巫溪县无党派代表人士、县政协委员李佳琳在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我县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指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的共育机制亟待形成。提案得到巫溪县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李佳琳也向法院提出设立家庭教育工作室的具体建议。经多次研究,名为“从法”的家庭教育工作室于2021年8月13日正式成立运行,每月定期面向社会公众开放1次,不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从法”家庭教育工作室一成立,就积极履行使命,李佳琳既是工作室成立的倡议人,也是工作室的调解员。2022年7月,巫溪县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冉某与被告刘某的离婚案件,承办法官仔细查阅案情发现,原告冉某自2016年起便开始起诉离婚,由于证明夫妻感情彻底破裂的证据不充分、被告刘某挽回婚姻的意愿强烈,前三次起诉均以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而告终。为了更好调解此案,承办法官积极与新成立的“从法”家庭教育工作室联系,希望能通过引入专业的力量助力调解工作。
在调解过程中,李佳琳和工作室老师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以理解、尊重和关心为前提,深入了解事情原委,积极寻求案件调解的切入点,引导双方从多角度审慎考量,最终促使双方慢慢打开了心结达成离婚协议。这起调解案件也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李佳琳及其工作室团队用心用情耐心细致的调解,让工作室得到了社会认可,目前已成为巫溪法院的“网红”调解室。她说,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基层政协委员,将继续履职尽责,做好“从法”家庭教育工作室的相关工作,把家庭教育及化解家事纠纷工作有效推进。
据了解,巫溪县“从法”家庭教育工作室成立至今已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反家庭暴力法》等开展法制宣讲77 次,参与调解家事案件107件,根据人民法院和有关单位委托为32个家庭跟踪提供家庭教育专业指导56次。
“从法”家庭教育工作室是落实强基导向的务实之举、创新之举,为实现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到有效的组织覆盖和功能覆盖,提供了现实借鉴。”巫溪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巫溪县委统战部将引导更多的党外知识分子创立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名匠、名家、名医、名人等在其专业领域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把个体优势转化成为团队力量,更好地助力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巫溪绿色崛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