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16日电 题:重庆高新区:走马古镇老剧院与非遗馆的双重变奏
中新网记者 贾楠
深秋的重庆高新区走马古镇,青石板路在晨光中泛着湿润的光泽。穿过中街一巷,一座刻满岁月痕迹的四合院映入眼帘——这里便是承载三代人记忆的走马老剧院。

推开斑驳的木门,院内百年黄桷树枝叶婆娑,与墙上老吊风扇、石门窗、讲话台共同定格了20世纪的生活场景。这座始建于清晚期的建筑总建筑面积达3800余平方米。1981年由土木瓦房改建为砖石影院,如今复原了当年乡级影院的经典风貌。

院内的黄桷议事厅,作为⽼政府剧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午后,几位居民正围坐在树下商讨社区事务。“黄桷树下议大事是走马人的老传统,”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如今这里既是解决垃圾分类、改造老旧小区的民主平台,也让游客感受到基层治理的鲜活实践。
如今的老剧院,不再只是怀旧打卡地,更是集“复古观影、文化体验、基层民主展示”于一体的文旅新亮点,让每一位到访者既能找回童年记忆,也能读懂古镇、读懂走马,感受走马精神的好地方。

沿街行至由原农技站改造的非遗馆,青砖墙下传来葫芦丝的悠扬旋律。馆内,年轻人正低头编织竹篮,木雕作坊里刻刀声与笑语交织。“修旧如旧的设计让我们既能触摸历史,也能亲手创造。”一位体验皮影制作的游客说道。
这里通过民间故事、传统技艺、曲艺传承和现代创新四大板块,构建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体验区特设竹编、棕编、木雕的体验空间,让传统技艺变得“可触可感”;民间故事传承区立足“活化文化记忆”,既提供民间故事文献资料供深度研读,又通过说书人视频重现故事场景;在曲艺艺术展示区,脸谱绘画、口琴、葫芦丝等传统乐器,以及胡豆麻花等风物,引人驻足观赏;在现代创新融合区,展馆引入潮玩文创(如纸雕、盘扣饰品),将传统工艺与时尚文化元素融合,展现非遗的年轻化表达。
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开始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延续文化血脉的主要动力。它们共同证明,真正的文旅创新在于让旧空间生长出新的内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