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1日电(记者 肖江川)10月31日,由重庆市卫生健康科技发展中心(原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主办的“重庆市首届小儿推拿特色门诊建设培训班”开班仪式在重庆市巾帼园举行。本次培训活动旨在搭建高端学习平台,汇聚智慧力量,助力重庆市小儿推拿特色门诊的规范化、高质量建设。
本次培训班吸引了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南岸区人民医院、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巫溪县人民医院等全市3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的50多位学员参加。培训课程涵盖顶层设计、核心技术、团队建设、品牌塑造等关键环节,为学员提供了全景式学习方案。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手法刺激小儿特定穴位和部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小儿推拿在防治儿童常见病、促进健康成长方面作用显著。
重庆市卫生健康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晋国在开班仪式致辞中表示,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明确要求积极推广应用小儿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强化其在儿童医疗保健中的作用。重庆儿童人口基数大,健康需求迫切,中医药底蕴深厚。但当前,各级医疗机构在提供规范化、体系化的小儿推拿服务方面,仍存在能力不均、特色不显等问题,本次培训班为小儿推拿特色门诊“如何建”“如何管”“如何强”提供了路径、指明了方向。
培训中,重庆市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唐成林以“小儿推拿科室的顶层设计与价值实现”为题,介绍了中医小儿推拿在现代医学中的定位与价值探析,以及在小儿疾病防治和健康调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小儿推拿特色门诊一定要有中医的思维,要有中医的整体观。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让所有的基层医院和综合医院在小儿推拿门诊建设上,打造出特色和优势。”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副主任赵妍以“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与生长发育中的体系化应用”为题,介绍了小儿推拿在医院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情况。“在儿童保健的日常工作中,其实我们都会把很多中医保健知识融入进来,比如说推拿、穴位按摩,以及养生保健和食疗方法,都可以在儿童保健中去推广和应用。”
王氏幼科振法透药推拿技术负责人徐坤以“小儿推拿特色科室建设的标准化流程与项目配置”为题,为学员授课。据了解,王氏幼科振法透药推拿技术以“振法”为核心,再结合药物,形成了一套手法简单,特色化标准化的小儿推拿技术。该技术入选重庆市2025年“中医药良方妙技”项目,目前,沙坪坝区中医院、重庆海吉亚医院等多家医院都运用了该技术。
重庆市中医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文仲渝以“小儿推拿对小儿优势病种的核心技术及临床应用”为题,分享了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情况。“小儿推拿是一门专为儿童设计的中医外治法,因其安全、有效、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的特点,被誉为‘绿色的疗法’”。文仲渝表示,小儿推拿既能治疗疾病,更能增强免疫力,起到“治未病”的保健效果。

在随后的培训中,重庆市自然健康疗法研究会会长熊念、重庆市海吉亚医院副院长魏承伟、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针刀教研室主任申海滨等分别以“小儿推拿科室标准化建设流程与质量管理体系”“特色科室的团队构建、绩效管理与人才培养体系”“小儿推拿特色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题,为学员授课。

“此次市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培训,内容系统、指导性强,真正为基层充了电、赋了能,为小儿推拿门诊建设指明了路径。”作为学员代表,巴南区李家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肖建墙表示:“接下来,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把培训成果转化为行动,尽快让特色门诊建设落地,夯实‘健康守门人’的功能,为儿童健康成长筑牢第一道防线。”
本次培训课程实用,师资雄厚。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学员们收获满满。大家期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守护儿童健康成长,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基层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