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31日电 日前收官的第10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下称“火锅博览会”)上,12万平方米展馆、2000余家企业同台竞技,比拼“产品力、运营力、品牌力”的综合实力。其中,传承四代、入选南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白老火锅,以“社区根基+非遗手艺+场景创新”的发展路径,为重庆火锅“生存、破局、引领”提供了鲜活样本。

从“聂五火锅”到年白:社区基因里的生存与破局
重庆火锅的烟火气,最早便藏在社区街巷里。1991年,年白老火锅的前身“聂五火锅”在南岸区铜元局开业,选址长江电工厂附近——这里老职工聚集、生活氛围浓厚,创始人陈俊的初衷很直接:“先解决生存问题”。彼时,“社区火锅”尚未成为行业细分场景,但贴近居民、性价比高的定位,让“聂五火锅”在铜元局站稳了脚跟,积累下第一批“老街坊”客群。
时代浪潮推动品牌迭代。2019年,年轻一代接过传承接力棒,“聂五火锅”升级为“年白老火锅”,首创“社区黏性+平台引流”双引擎模式,成为重庆较早一批主打“社区火锅”的品牌。“2019年正好赶上社交平台短视频推广的风口,我们大胆尝试,单店年营收突破千万,顾客复购率达到46%。”年白老火锅总经理、联合创始人黄婷婷坦言,重庆火锅的“突围”没有捷径,“勇敢突破、抓住风口”是关键。
四代手艺入非遗:从“锅底革命”到“食材进化”
“老一辈坚持手工炒料,这个传统不能丢。现在我们的底料工厂引进设备、研发工艺,都以遵循传统炒料工序为前提。”黄婷婷介绍,如今的年白老火锅已历经四代传承,其火锅制作技艺不仅保留着重庆老火锅的醇厚底味,更凭借独特的工艺入选南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老手艺年轻化”的代表。
随着客群向“90后”“00后”倾斜,重庆火锅的竞争也从“锅底革命”进入“食材进化”阶段。年白老火锅的食材创新颇具巧思:曾经大块碗装的发鱿鱼,变身“火箭鱿鱼”成为独家招牌;传统嫩肉片加入咖喱、双椒、芥末等调味,适配年轻人口味;甚至川渝经典的烧白、粉蒸肉也被搬上火锅桌——烧白只蒸八分熟,粉蒸肉改良为脆皮肉,下锅烫煮后迸发新风味。“现在消费者更理性,‘求新’‘求鲜’是核心需求,食材精细化、多样化才能留住人。”黄婷婷说。

场景升级+全国布局:火锅2.0时代的新智慧
第10届火锅博览会上,“重庆火锅天下宴”千人共品的场景依旧壮观,但消费者对“火锅场景”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年白老火锅抓住这一趋势,在展会现场打造8张桌子的主题展区,1:1还原观音桥旗舰店的2.0版本火锅场景,三天时间吸引上千人尝鲜,从上午8点到晚上8点客流不断。“这不仅是品牌展示,更是消费反馈和服务‘练兵’,还迎来了不少合作机会。”黄婷婷表示,尽管反响热烈,但品牌对异地扩张仍保持严谨,“每开一家店,都要贴合当地消费习惯,不盲目追求数量”。
目前,年白老火锅已在北京、上海、山东、武汉、陕西等地开设门店超40家,运营团队侧重年轻化人才培养,甚至将直播舞台搬到川西风景线,用新鲜的传播方式增加品牌记忆点。“火锅还是那锅火锅,但煮火锅的人需要新智慧。”黄婷婷认为,如今重庆火锅已形成从食材基地到原辅料贸易、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未来更需打破资源壁垒,“在政策和平台引领下,一起把重庆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世界火锅之都’,让重庆火锅全球飘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