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29日电 10月28日,重庆市新能源重卡规模化网络建成暨合川示范项目投入运营仪式举行。作为重庆新能源重卡规模化应用的“首发站”和“先行区”,永川区以成功的实践经验和产业基础,为重庆网络建成贡献关键力量,从永川出发的绿色动力,正驱动重庆物流运输体系向着更高效、更低碳的方向加速前进。

永川首创:从“单点突破”到“全网复制”的起点
2024年1月3日,位于永川区双石镇的一体化运营项目正式投用,这个占地60亩的新能源驿站”不仅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同类项目,更开创了全国首个新能源重卡全产业链闭环运营模式。项目规划总投资17.9亿元,仅一期就完成1.42亿元投入,配备100台新能源重卡,以及3座分布式换电站,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人、车、站、路、云”一体化平台,实现3-5分钟快速换电。
“永川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验证了全链条自主运营的可行性。”中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然称,从车辆采购、换电站建设,到光伏发电站与后市场服务的协同,永川项目形成了可拆解、可复制的运营模块。这种模式下,每个网点通过屋顶光伏发电满足充换电需求,构建“光—储—换—用”能源闭环,配合维修、保险、司机食宿等后勤服务,让新能源重卡的全周期运营成本较燃油车降低70%以上。2024 年,永川网点全年营收达1亿元左右,承运周边多家矿山及制造企业物流订单。

全网成型:永川经验破解行业痛点
在永川模式的基础上,中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用两年时间完成了新能源重卡网络的“三级跳”:2025年4月铜梁项目投用,10月合川项目投用,与永川网点形成三角闭环;江津珞璜港、两江新区果园港两个网点正加速建设,预计2025年12月投用后将串联起港口、矿山、基建等核心物流场景。
如今,每个网点都延续着永川的“标配”:100台智能重卡、分布式换电站、光伏发电系统及全功能后市场,单网点投资约1亿元。
这种标准化布局带来了显著效益:燃油重卡每公里油费3元多,新能源重卡电费不足1元,单台车月均节省燃料费2万多元;永川、铜梁、合川三大网点已承接50多个矿山的运输业务,华西建材、理文纸业等企业纷纷签订长期订单。
“服务企业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在行动上,”永川区双石镇党委书记张小红说,“双石镇一直致力于潜心为企业服好务,从解决一些用电用地用工等问题,再到帮助企业成功创建2A级物流企业、二级汽车维修资质,支持他们走出永川,发展壮大。”
智能升级:从重庆网络到全国样板
随着网络成型,永川实践的迭代升级仍在持续。中际新能源正在开发的一体化协同智能网络平台,预计明年6月上线,其核心技术逻辑源自永川、铜梁项目运行以来积累的海量运营数据。该平台可实现厂矿企业线上下单、运力智能调度、电池状态实时监控、数字化结算等功能,将进一步压缩物流成本、提升安全效率。
“从永川到合川的突破,让我们有底气向全国推广这一模式。”王东然表示,平台上线后,企业将加快向西部各省及全国扩张,而永川项目积累的技术标准、运营经验、政企协同模式,将成为全国绿色货运转型的“核心参考”。从永川的“第一座换电站”到重庆率先建成新能源重卡规模化网络,重庆正以首创实践书写着交通物流领域的“双碳”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