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四位院士前瞻空天信息产业 多个项目落地重庆
2025-10-29 12:41:15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29日电(记者 刘贤)2025重庆市空天信息产业专家咨询活动28日在渝举行。四位院士专家围绕空天信息科技前沿、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动态作主旨演讲,多个高质量项目签约落地,7个优质项目路演。

图为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现场。中新网记者 陈超 摄
图为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现场。中新网记者 陈超 摄

  重庆将空天信息产业列为未来产业之首,正加快打造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底,该市集聚空天信息产业重点企业78家,初步形成“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及管控—地面设备—卫星运营及应用”产业生态。本次活动聚焦“AI+空天”主题,由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承办。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重庆市空天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德仁深入解析空天时空智能,建议要努力推进和实现空天地海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要抓紧推进人工智能引导下的通导遥一体化的时空智能大众化服务,推动测绘学走向时空智能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段宝岩围绕“智能微波无线传能技术及应用”作主旨演讲,阐述了该技术在空间与地面领域的应用前景。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苏东林进行主旨演讲。中新网记者 陈超 摄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苏东林进行主旨演讲。中新网记者 陈超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苏东林分析了低空经济电磁安全的现实问题以及四个技术挑战,提出要从概念认知、技术体系、理论方法三个层面系统性转变认识,才能实现电磁安全整体能力提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于登云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新的科技发展引擎,驱动形成以智慧火箭、智能卫星等为代表的智能航天产业快速发展,重塑宇航领域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格局。他希望重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航天产业等前沿科技与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央地合作。

  会上签署了多个协议,高质量项目落地重庆。

  其中,中国时空计划在重庆部署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依托丰富的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通物流等场景资源开展创新应用,助力重庆打造北斗规模应用的区域标杆。

  签约落地的耕宇牧星总部及年产300颗卫星工厂建设项目,拟建设全球总部及智能生产基地,分三期打造年产300颗卫星的智能化产能体系。

  此外,高德软件时空数字底座项目、氦星光联星上百Gbps激光终端和地面光学站建设项目将落地重庆两江新区,为区域低空经济与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活动还邀请低空经济、卫星制造、星座建设、空间智能等领域7个优质产业项目现场路演,展现出空天信息领域的巨大潜力。(完)

【编辑:杨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