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戏韵跨江海 张爱华母女携扬剧赴川渝共绘艺术新篇
2025-10-22 17:01:06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22日电 题:戏韵跨江海 张爱华母女携扬剧赴川渝共绘艺术新篇

  作者 姜进宇

  当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帷幕在巴山蜀水间拉开,长江头的重庆与长江尾的扬州因戏曲文脉紧紧相连。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张爱华赴渝交流,为两地戏曲对话埋下伏笔。同为扬剧传承人的彭楷仪,更以传承为笔、匠心为墨,循着文脉脉络在巴蜀大地传扬醇厚扬腔,更将这百年剧种带上国际舞台,让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艺动川渝:艺术节演绎文化交响

  2025年10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四川成都盛大启幕,这场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艺术盛会,以“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为主题,汇聚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4个群众文化作品,同步展出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约1000件,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永不落幕的全民艺术盛会”。

  本届艺术节以川渝双城联动为特色,重庆作为闭幕式举办地成为核心亮点,于11月5日接过艺术接力棒。川渝两地推出的“戏剧双城记”、非遗展等活动,让长江上游文化活力与下游艺术底蕴遥相呼应,扬剧也带着江淮灵秀之气奔赴这场艺术之约。

图为扬剧剧照。主办方 供图
图为扬剧剧照。主办方 供图

  文华逐梦:中国舞台艺术的最高荣光

  第十八届文华奖的评选是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核心活动,作为中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最高荣誉,每三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优秀艺术家与作品,代表中国舞台艺术最高水准。经层层筛选,174个优秀作品(团队)入围终评,在川渝舞台集中展示。

图为扬剧剧照。主办方 供图
图为扬剧剧照。主办方 供图

  对戏曲人而言,文华奖是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终极认可。入围剧目剧组精益求精,扬剧《郑板桥》主演李政成直言,艺术无捷径,唯有反复推敲才能让作品在最高舞台绽放光彩。这部剧既是他冲击艺术新高峰的尝试,也开启了扬剧的新时代攀登。李政成卸下老生行头,凭48年功底将自己“修炼”成程式本身,以“兰”“竹”“石”三画般的表演,达成“人戏合一”,既演活郑板桥的人生,更塑造其人格。

图为扬剧剧照。主办方 供图
图为扬剧剧照。主办方 供图

  2025年10月,《郑板桥》将登上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舞台,于10月23日、24日在成都东安湖大剧院・大剧场演出,向中国舞台艺术最高荣誉全力冲刺。

  青春接力:从团队打磨到舞台新星

  百余人演职团队全情投入剧目打磨,创新采用“半天排练、半天研讨”模式。从主演到工作人员,全员皆以“剧目打磨者”自居,对舞美衔接、唱词发音、身段转折等细节,乃至灯光角度、伴奏节奏都进行反复推敲优化。团队拧成一股绳,全力确保剧目在终评舞台上达到最佳状态。新生力量彭楷仪作为《郑板桥》冲击文华奖的重要一员,自幼浸润梨园,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专攻青衣,在严格训练中淬炼出扎实基本功。剧中她与扬剧名家李政成同台,让古老艺术在年轻观众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扬剧剧照。主办方 供图
图为扬剧剧照。主办方 供图

  守正创新:从国际舞台到多元传承

  2025年初,彭楷仪受邀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演绎《鸿雁传书》,让扬剧登上世界艺术殿堂。面对西方观众,她以端庄扮相、圆润唱腔,将王宝钏的坚韧深情融入表演,让异域观众深切感受东方艺术魅力。随后参与的格拉本大街戏曲快闪,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风采。

图为扬剧剧照。主办方 供图
图为扬剧剧照。主办方 供图

  怀着对非遗传承的敬畏与热忱,彭楷仪积极探索守正创新之路——在《郑板桥》中通过细腻心理刻画让传统角色更贴近现代审美;同时走出戏台,通过校园工作坊、短视频平台等多元方式推动扬剧“破圈”。她坚信,在李政成等艺术家掌舵领航和青年一代奋力奔涌下,扬剧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在代际传承中愈发蓬勃。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