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重庆大学将抗日航空英烈校友故事搬上舞台
2025-09-28 15:05:58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28日电(记者钟旖)川韵悠扬诉英烈,青春聚力传精神。27日晚,重庆大学原创川剧《等晴来,乘风去》在校内首演。重庆大学1940级校友、抗日航空英烈侯子勤的故事被搬上舞台,再现“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重大精神。

图为重庆大学原创川剧《等晴来,乘风去》首演现场。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图为重庆大学原创川剧《等晴来,乘风去》首演现场。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据介绍,该剧采用传统川剧艺术形式,并融入现代舞台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叙事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故事原型侯子勤是重庆大学1940级体育科校友,也是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中仅有的三位女性之一。

  1940年秋,19岁的侯子勤考入重庆大学,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休学,加入中国空军。1943年5月18日,侯子勤在训练中不幸牺牲,年仅22岁。2024年5月,她的名字被正式列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成为首批18位被增补的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之一。

 图为重庆大学原创川剧《等晴来,乘风去》首演现场。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图为重庆大学原创川剧《等晴来,乘风去》首演现场。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记者了解到,该剧由重庆大学师生、校友共同创排。其中,编剧刘阳和、导演魏源均为重庆大学校友,制作人赵倩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演员和乐队则全部由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组成,涵盖多个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不仅是重庆大学“大思政课”的生动载体,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从剧本研读、唱腔打磨到舞台呈现,参与创排与演出的学生们全程深度投入。青春飞扬的学子们在川剧传统技法的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更在回溯抗战历史、共情英雄抉择的过程中,深刻读懂了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担当,真切感悟侯子勤等英烈“以青春赴使命”的崇高精神,红色基因在此间实现代际传递。

 图为重庆大学原创川剧《等晴来,乘风去》首演现场。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图为重庆大学原创川剧《等晴来,乘风去》首演现场。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重庆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剧的成功推出,展现了学校将传统文化与红色资源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以艺术形式诠释“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重大精神,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样本。(完)

【编辑:何蓬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