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11日电 题:何为师者?一场大会的回答——2025年两江新区教师节庆祝大会侧记
9月10日的两江八中礼堂。“老师们,节日快乐!”一声引导问候,人群里立刻荡开笑意。几位年轻老师理了理头发,又掏出手机互拍——这是属于他们的“节日”。
来自两江新区教育系统的教师代表、教育工作者、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庆祝第41个教师节。活动现场宣布2025年“两江好教师”“两江好班主任”“两江好教育工作者”。
这不仅是一场荣誉的见证,更是“何为师者”的一次集体回答。
大会现场,四个教育故事从讲台搬上舞台,勾勒出两江新区教育事业的奋进轨迹,也传递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决心。

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尖上
掌声落下,舞台大屏上,沙画勾勒出翠云小学的轮廓,现场观众同时屏住呼吸。翠云小学前校长叶云峰的教育故事娓娓道来。
从大竹林中心校的一名教师,到翠云小学校长,59岁的叶云峰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位师生,将“和乐教育”根植于翠云小学的每一寸土壤……今年7月,叶云峰因病猝然离世,永远离开了挚爱的校园。
“他把学生放在心尖上。”现场,叶云峰的妻子曹渝声音轻得像落叶,却重重砸在人心。
在她眼里,叶云峰将教育当做自己的使命,家里厚厚的一摞绿色笔记本,记满了学校、孩子、老师们大大小小的日常。
“夜里下雨,他会打电话问学校的教室关窗没,车库漏水了吗?挂了电话仍不放心,出门就往学校赶。”曹渝回忆道。
作为叶云峰的学生,江北区五里店小学校的老师李春梅来到现场。“叶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坐在曹渝身边,李春梅声音有点发颤。她还记得,叶云峰在村小时,一个人要教所有课,声音总沙哑。
“他还到我家里家访,告诉我的父母,一定要让我好好读书。他的这些话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要考上大学,成为一名教师。”说到动情处,李春梅潸然泪下,“我会传承叶老师的这份大爱和责任,继续将爱的种子播撒给我的学生”。
舞台下,星光九曲河学校教师罗雅深受触动,抹了抹眼角滑落的泪水。“在叶校长身上,我看到了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从教22年,罗雅也始终将工作放在第一,“我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像叶校长那样,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尖上”。
还有更多人,攥紧了手里的纸巾或笔,像是完成某种接力。

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何为教育?民心佳园小学教师王国丽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教育不是选择最好的孩子去教,而是用最好的教育去守护每一个孩子。
13年来,王国丽“扎根”民心佳园小学,不仅关爱每一个孩子,还关心每一个孩子背后的家庭。“这里没有差生”“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王国丽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她也是这样做的。定期到学生家里家访,寻找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信心……王国丽为学生的成长筑牢根基。
“我曾经有个学生,晚上通宵打游戏,白天睡觉不去上学,看着他颓废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场,王国丽回忆道。“不能放弃他。”凭着这股信念,王国丽多次上门家访,下班也会专门给孩子打电话,把班上的趣事和他聊聊,鼓励他走出家门,背上书包回学校。
在王国丽的坚持和努力下,男孩最终重返校园,如今考上了一所不错的中学。“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看到、被温暖、被相信。”王国丽说。
听着王国丽的讲述,云慧小学教师张密牢牢记住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
“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务工家庭子女,他们都值得被鼓舞、被肯定。”张密说,王国丽对每个孩子“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令她感动,也让她更加坚定,教师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需要发自内心的爱以及一份真挚的教育情怀。

师生“表白”诠释教育双向奔赴
当重庆第一双语学校教师王曦缓缓走上舞台,脸色略显苍白,却笑得像刚打赢了一场比赛。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王曦是一名物理老师,也是初三9班的班主任。与讲台相伴近20年里,只要教室里有学生在,王曦也一定在。然而,今年5月,临近中考之际,王曦被诊断为癌症中期。
“当时医生告知我要立即停止工作全力治疗,说我的情况可能存活不过三个月。”王曦说,来不及消化自己的情绪,他第一个念头是——还有一个月就要中考,孩子们怎么办?于是,他一边对抗病魔,一边坚持通过笔记、语音指导学生,甚至化疗后,在中考前夜返校为学生鼓劲。
现场,学生代表黄语童为王曦献上鲜花。
“当时王老师出现在教室,我们所有同学都感到惊喜。”黄语童还记得,那个晚自习,王曦推开了教室的门,给班里每个孩子带来了一颗橙子和一瓶可乐。“祝你们心想事‘橙’,中考‘开门红’!我好好战胜病魔,你们好好中考。”王曦当晚的叮嘱让黄语童感动落泪。
“谢谢王老师,是您给了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在中考取得了不错成绩。”“谢谢9班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很棒,遵守了承诺,让我安心、放心地在第一阶段战胜病魔。”舞台上,师生的相互“表白”诠释着教育的双向奔赴,令人动容。
“‘孩子们习惯了他们在教室王老师就在教室’,这句朴实的话,是师生间最珍贵的情感纽带,是教育最温暖的底色。”王曦的故事让行远小学校教师胡小琴深受感动,更心生敬意。她说,老师这份职业,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的陪伴,“我会陪伴孩子们一路同行”。

学校、社区合力让教育不再孤立无援
当教育打破“围墙”,会发生什么?重光小学31名老师在这个夏天走出了校园,走进了社区。
今年暑假,在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金安社区“渝好空间”里,重光小学的老师们有的耐心辅导作业,带领孩子做科学实验,有的组织趣味体育活动,拿起画笔和孩子们一起装点社区角落。
这个由31名教师自发组建的重光小学“教联体”项目团队,用专业与坚守搭建起校社联动的“桥梁”,成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
“我为31名老师感到骄傲。”重光小学校长李斌现场分享自己的感动。“最让我触动的是,7月初我们在学校发出金安社区暑期托管招募通知,短短两小时,就有20多位老师主动报名。”
李斌还记得,怀有身孕的张欣楠老师第一时间报了名,“大家劝她这次就不用参加,但她却说,正因为自己正孕育着新生命,所以更想将爱传递给社区中渴望陪伴的孩子”。这让李斌感动,更让他感到自豪。
“‘教联体’再一次为社区治理赋能。”人和街道金安社区书记阙兴倩说,重光小学老师们走进社区,成为志愿者,这不仅为社区暑期托管班带来了专业力量,同时也树立了榜样。
如今,金安社区涌现了大量中青年“粉丝”,其中有心理咨询师、医生、退役军人等,他们主动加入到社区治理中,进一步充实了社区志愿者队伍。
受益的还有学生家长。这个暑期,家长钟媛媛将孩子交给了金安暑期托管班。“托管班的老师们都特别负责有爱心,实实在在让我们家长感受到了省心、安心、暖心。”钟媛媛说,学校、社区的合力托举,让她感到教育不是孤立无援,而是相互助力,“我也报名了社区学院志愿者招募,希望为这个‘大家庭’出力!”
让教育家精神持续传递、落地生根
台上,四个真实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或温情、或坚韧、或无私;台下,来自两江新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和校长们凝神倾听,许多人眼含泪光,不时低头记录,情绪随着故事的推进起伏。
星湖学校校长张先彬感慨地说,这些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故事,再次诠释了教育的重量。
“今天的大会,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云锦小学校长李洁深有感触地说,自己将怀揣这份感动与思考,壮志满怀地踏上新征程。
“那些深情又真实的教育故事,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间。”雅心幼儿园园长雷媛媛在聆听过程中多次落泪。
“今天每一个故事都令人感动!”橡树湾小学校长杨敏激动地说,“我们校长更应带头实干、用心育人”。
万年路小学校长郑理说,每一个故事都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实践,接下来将在学校选拔一批优秀教师作为示范,让教育家精神持续传递、落地生根。
“我感觉教育家精神被一群普通老师诠释得非常深刻,他们身上有个共同点——几十年如一日的爱生如子,心有大爱,甘于奉献。”两江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袁晕虹说,通过活动让平凡的教师岗位被看见,被认可,被全社会尊重,带给自己极大的幸福感和力量。
何为师者?答案,就写在叶云峰的绿色笔记本里,藏在王国丽深夜通话的关怀里,记录在王曦带病返校的叮嘱里,绽放在重光小学教师们走进社区的那个热烈夏日里,更扎根在丹心育桃李的两江大地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