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20日电(马佳欣)从为小微企业解燃眉之急的“雪中送炭”,到为重大项目夯基垒台的“强基固本”,再到为创新生态厚植土壤的 “培土施肥”,重庆两江新区的金融力量正以多元姿态融入区域发展肌理,勾勒出产融共生的生动图景。近日,在重庆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重庆市银行业协会、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媒体走进两江新区,实地探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两江监管分局(下称 “两江分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记者解码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密码。
小微企业的“雪中送炭”
重庆中泰幕墙工程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新型节能幕墙组件的生产线正高速运转。“3天到账的500万元贷款,让我们赶上了原材料采购的最佳窗口期。”该公司负责人蒋阅的感慨,道出了小微企业对金融“及时雨”的迫切需求。这场“及时雨”的背后,是邮储银行重庆两江分行小微融资协调机制的精准滴灌。
作为两江新区小微金融服务的典型实践,邮储银行的协调机制构建了一套“政府+银行+企业”的闭环服务体系。该行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工作专班,深度融入地方助企联盟,2025年以来已对监管部门推送的140余户“推荐清单”逐户对接。针对中泰幕墙这类有订单但缺抵押物的企业,创新推出“担保 e贷”,通过核验企业应收账款数据简化审批流程,实现“数据换信用、信用换资金”。截至目前,该机制已服务小微企业277户,投放金额超2.96亿元,其中外贸企业获贷5400万元。
这样的精准服务并非个例。两江分局数据显示,5月末辖内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达2328.41亿元,同比增长17.42%,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340.10亿元。在监管引导下,银行机构通过“首贷续贷一体化”“银担风险共担”等模式,让金融活水更多流向薄弱环节涉农贷款余额719.51亿元,同比减少4.95亿元,减少0.68%。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61.35亿元,同比减少5.11亿元,减少3.07%。
“我们不再只看抵押品,更看企业的真实经营场景。”邮储银行两江分行行长秦邱川介绍,该行联合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资源对接等增值服务,让金融服务从“单一放贷”升级为“综合赋能”。
重大项目的“强基固本”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重庆段施工现场,英大财险的安全巡查员正用红外测温仪检测设备运行状态。这个每年可向重庆输送10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的“疆电入渝”项目,背后有一套金融保障“组合拳”:农业银行两江分行投放7.35亿元,英大财险承保20个项目标段、提供近1.5亿元风险保障。
重大项目的“金融护航”,离不开长期资金的持续注入。数据显示,5月末两江新区银行业中长期贷款达8364.82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8.85%,同比增长6.38%,这些资金正源源不断流向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在“疆电入渝”项目中,英大财险不仅提供保险保障,更通过“九项服务清单”主动介入风险管理:派发安全手册900册、配送防灾器具超千件、发送天气预警28次,联合专家开展6次安全培训,将事后赔付转向事前预防。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金融协同效应更加凸显。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与赛力斯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责任保险,已为5万台次车辆提供保障,不仅覆盖传统车险责任,更填补了自动驾驶系统故障致第三方损失的保障空白,配合“数据存证—智能判责—司法鉴定”全链条体系,这套方案已向全国十余家车企输出。农业银行两江分行对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尤其是专精特新等科创型企业,创新推出“科技e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有效满足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技术升级及日常经营中的核心资金需求,显著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在汽车消费领域,主动降低消费者贷款利率,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利率下降,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截至目前,该行个人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已达2.25亿元。
两江新区金融资源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既推动了产业升级,又实现了风险可控,印证了“金融跟着产业走”的良性循环。
创新生态的“培土施肥”
“无需抵押物,科创信用贷仅凭专利评估就获得了500万元贷款,还附带‘研发中断险’,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投入技术研发。”瑞河(重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秘吴俊他口中的 “科创信用贷”,正是中信银行重庆星光支行的核心产品。
作为全市首家“专精特新支行”,中信银行构建的“五位一体”模式正在重塑科创金融生态:“股贷债保”多元服务,破解企业全周期痛点,提升服务深度;联合渝富控股举办的“创投日”路演,为11家企业与私募机构搭建交流平台;发挥跨境金融优势,陪伴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在两江新区,金融创新的触角更延伸到新业态领域。在中国人寿两江支公司的服务大厅,外卖骑手王师傅通过手机查询职业伤害保障记录:“每单扣0.06元,意外医疗、伤残津贴全涵盖。”这个采用“政府主导+商保承办”模式的保障项目,按行业差异化定价(出行每单0.04元、同城货运0.2元),已覆盖12万新业态从业者,2023年以来赔付4300余笔、超5000万元,2024年待遇支付量全市第一。
当小微金融的“精准滴灌”、重大项目的“协同护航”、创新生态的“全链赋能”形成合力,两江新区的金融三维度已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成为区域经济生态的“成长基因”。在这里,金融活水与产业发展的每一次碰撞,都在解码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