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5月8日电 题:初心如磐铸警魂 使命在肩写忠诚——记重庆市嘉陵教育矫治所民警张发友
在重庆市嘉陵教育矫治所,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戒毒人员宿舍、生活区。他两鬓微霜却步履坚定,眼神温和却透着坚毅。他就是即将退休的戒毒民警张发友,从2004年部队转业至今,二十余载春秋,用忠诚与担当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警营赞歌。
从“门外汉”到“活字典”:在勤学善思中锻造过硬本领
2004年,脱下军装的张发友来到重庆市嘉陵教育矫治所,面对全新的戒毒工作,这位军营硬汉没有丝毫退缩。“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是一门大学问,我必须尽快掌握。”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张发友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法律法规、心理学知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心得和工作体会。随着收容对象的变化,教育矫治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张发友始终保持“空杯心态”,主动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在长期实践中,他总结提炼出“八勤工作法”——腿要勤跑、手要勤写、眼要勤看、嘴要勤说、脑要勤思、人数要勤点、纪律要勤抓、卫生要勤管。这套工作法不仅成为他个人成长的“秘籍”,更成为年轻民警学习的“宝典”。
从管教“门外汉”到业务“活字典”,张发友用勤奋与智慧完成了华丽转身。他常说:“戒毒人员是一本复杂的书,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懂。”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过硬本领。
从“领路人”到“守护者”:在担当奉献中诠释初心使命
担任基层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期间,张发友带领团队屡创佳绩,大队多次获得集体奖励,他个人也先后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2019年更荣获“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成绩的背后是无悔的付出。二十多年来,张发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戒毒人员宿舍总能看到他来回巡查的身影;夜深人静时,办公室的灯光下总有他伏案工作的轮廓。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用责任与爱心筑起戒毒人员的重生之路。
“张队长就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这是许多戒毒人员的心声。张发友经常深入戒毒人员中间,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他深知,戒毒不仅是生理上的戒断,更是心理上的重建。他用耐心和爱心引导一个个迷失的灵魂走出毒品的阴影,重拾生活的信心。
从“退二线”到“第一线”:在坚守奉献中彰显忠诚本色
从中层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后,张发友负责全所警务督察工作。岗位变了,但他的工作标准没有降低,依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
临近退休前一年,本该轻松等待退休的张发友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主动申请重返大队基层一线工作。“我舍不得戒毒工作一线的热土,想在退休前再为戒毒事业尽一份力。”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老党员的赤诚情怀。
在基层一线,张发友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年轻民警。他常说:“管教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用心用情。”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批年轻民警快速成长,接过了戒毒事业的接力棒。
从“追光者”到“发光体”:在传承接力中照亮前行道路
张发友的故事,是无数戒毒民警无私奉献的缩影。他们用智慧和爱心,帮助那些迷失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用坚守和担当,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如今,即将退休的张发友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寻光”情怀和“追光”使命。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戒毒人员重获新生的道路,也照亮了年轻民警砥砺前行的方向。
二十余载从警路,初心不改;万千日夜守高墙,使命在肩。张发友用他的忠诚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他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戒毒民警,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戒毒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续写新时代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