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2月2日电(记者钟旖)11月30日,重庆翻译学会2024年年会暨第22届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举行。
来自全国17所高校的500余名专家学者、教师学生齐聚川外,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翻译教育与国际传播”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新时代需要形势相符、运转有效、效果导向的国家翻译体系,翻译教育未来大有可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重庆翻译学会常务副会长胡安江在致辞时表示,翻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课程设计、教学管理评价需要与时俱进,也需要应对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川外愿与大家一道,共同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重庆翻译学会会长祝朝伟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总结了重庆翻译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成果。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重庆翻译界共获批翻译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学术外译项目7项;出版专著、译著42部,发表学术论文118篇;出版会刊《翻译教学与研究》2辑。
现场,祝朝伟还就翻译学科发展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表看法。他指出,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外语特别是翻译人才,为翻译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发展,虽然让业界重新定义翻译行为,重新思考翻译的角色与作用,但也为重塑翻译业态、推动翻译学科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祝朝伟呼吁,作为重庆翻译界的唯一学会,业界要加强对标对表意识、创新研究意识、队伍建设意识、教学改革意识和协作联动意识,推进翻译学科改革发展,拥抱机遇,接受挑战。
在主旨发言阶段,13位专家学者就翻译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发表演讲。
据悉,本次会议围绕主题设置10个分论坛,分别就“翻译教育的时代内涵和属性”“中华典籍的译介、传播与接受”“中国特色话语译介传播与中外文明互鉴”“语言智能时代的翻译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翻译与国家话语建构”等话题展开讨论,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发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