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17日电(记者钟旖)重庆市慈善总会17日召开2024年“慈善+渝快保”项目扩大试点启动会。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将扩大“慈善+渝快保”项目试点,探索建立“慈善+渝快保”社会救助新模式,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自付部分的经济负担,切实让困难群众得到实惠。
据介绍,2022年重庆市创新推出“重庆渝快保”,经过几年探索,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了有效的补充减负的作用,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的就医经济负担。2022年,重庆市投保人数达460万人,2023年投保人数620万人。自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项目累计赔付95.95万人次,累计为全市患病群众减负10.42亿元。
重庆市慈善总会会长刘光磊说,“慈善+渝快保”项目,是将保险机制引入慈善帮扶,通过重庆市慈善总会与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慈善+渝快保”社会救助平台,由各区县慈善会自愿参加,为困难群众购买“重庆渝快保”险种,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参保群众普遍受益。
根据实施方案计划,“慈善+渝快保”项目2022年至2023年在重庆个别区县试点,2024年扩大到17个区县再试点,2025年在全市全面铺开。
刘光磊称,“慈善+渝快保”项目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充分体现慈善帮扶“予鱼不如予渔”的创新性,通过购买保险来解决困难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是覆盖群体具有广泛性。项目参保人群不限年龄、不限户籍、不限职业、不限健康状况等投保条件,只要具有重庆医保,无需体检,带病可保。
三是保费资金具有公益性。“慈善+渝快保”为群众购买“重庆渝快保”险种,群众自己不出一分钱。保费资金来源主要为各区县筹集的大病医疗救助基金,重庆市慈善总会募集专项资金作为配套资金。为支持区县慈善会,重庆市慈善总会还将捐赠资助保费的10%。
重庆市民政局局长丁中平指出, “慈善+渝快保”项目利用慈善力量支持特困人群、低保边缘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3类困难群众为重点参保对象,对在享受政府保障后仍有困难的大病患者给予帮扶,对推进全市民政兜底保障工作、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强化协同增效有重大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