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重庆江津:红薯入渝第一站 乡村振兴添“薯”光
2023年9月24日 18:24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24日电 题:重庆江津:红薯入渝第一站 乡村振兴添“薯”光

  作者 陈翔宇 景诗雁

  近日,重庆市江津区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红薯入渝258周年活动举行。本次活动以红薯入渝258周年为契机,以“庆丰收,促和美——‘一江津彩’庆丰收·乡村振兴添‘薯’光”为主题,全面展示江津区农业发展成果,推动全区红薯种植基地建设和深加工产业发展,营造重农强农、爱农支农的浓厚氛围。

  颂丰收、品美食、看展览 共享丰收喜悦

  活动现场不仅举办了本土味十足的文艺演出,“薯你行”乡村趣味比拼、乡村歌舞快闪等庆祝活动,主办方还搭建了红薯入渝手绘图文故事展览区,展区作品参考清末《江津县乡土志》等史册记载内容,用场景定格的方式,记录讲述这段珍贵的“红薯入渝史”。

  此外,现场还举行了江津区红薯产业基地授牌暨红薯产业项目签约仪式,成都禄马开发有限公司将投资8000万元建设红薯种植产业示范基地。

  规模化种植产值达1500万 小红薯撬动大产业

  作为本次丰收节活动的主角,红薯与江津结缘200多年来,不仅在历史上解决过江津大旱无粮的困境,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如今已是江津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红薯产业是江津区的“四有一辅产业”。“四有”是指:一有悠久历史,自1765年试种至今,已有258年的种植历史;二有种植习惯,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老百姓都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和习惯;三有较大规模,近年来全区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50万吨左右,平均亩产约1.93吨;四有丰富价值。

  目前,除了常规的薯块鲜食、制作淀粉外,江津区已有企业开发出叶柄制菜、叶片制茶、薯藤青贮作饲料等多种加工方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有效提升综合效益。为此,江津区把红薯作为“一辅”产业,即红薯产业是江津区现代农业“一主(花椒)两辅(柑橘、红薯)”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全区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

  提起红薯,江津区龙华镇种植大户邱本平感慨不已:“过去日子苦,靠红薯填饱肚子;现在,红薯又让我走上了致富路。”今年,邱本平成立诚智农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红薯种植。9月,他的400亩红薯喜获丰收,亩产4000多斤,预计纯收入超过80万元。

  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江津区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新品种引进、基地规模化种植等措施,大力发展红薯种植。目前,从整地、施肥、起垄、移栽、病虫防控、杀秧到收获,江津已在西南地区率先实现红薯种植全程机械化。

  今年,江津区红薯种植面积达26.8万亩,预计年产量达56.5万吨。培育诚智、津小薯等红薯生产和产品开发利用主体8个,预计产值达1500万元。

  推动全产业链条升级 打造年产值10亿元的现代红薯产业集群

  江津历来是重庆粮食大区、农产品主产地之一。依托深厚的农业产业基础,江津区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跨界属性,推动产业链条“前延后伸”。

  未来,江津区将以良种繁育、优质高产生产、绿色高效加工、社会化服务为重点,以“示范区”为引领、企业为龙头、“富硒”为特色进行集群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最终建成集中连片、三产融合、优质高效、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大、示范带动力强的现代红薯产业集群,有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协同乡村全面振兴。(完)

【编辑:何蓬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