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有一群特种作业“娘子军”
2023年03月08日 17:50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3月8日电(贾楠 石沁芳 刘欣平)8日,在第11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中建三局三公司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土建05标项目,了解这群工地特种作业女工们的故事。

  2022年11月,李林调入中建三局三公司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土建05标项目,担任塔吊指挥。当时项目正在拼接爬架,爬架螺丝孔仅有2.5厘米,操作过程中对落钩精准度要求极高,非常考验司机和指挥的默契。李林每天需要在材料堆码处和桥墩上来回几十次,精神时刻高度集中,一个月下来,她足足瘦了5斤。

  “最高的塔吊近130米,司机从高空看下面的人就像蚂蚁,我们指挥就是他们在地面的‘眼睛’。别看我们只是看着塔机吊钩的方向、位置,发出指令,这可是一个细致活,如果表达稍有差池,或者是片刻分神,都可能对造成极大的危害。”李林介绍道。

  今年是李林从事塔吊指挥的第十个年头,“干一行总得钻一行,在我指挥下,钢筋水泥慢慢爬起,百米桥墩初具雏形,我心里也很高兴。等通车那天,我一定要带女儿去妈妈建设过的15号线坐坐。”李林说道。

  蒋玲今年38岁,去年调入中建三局三公司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项目,正式担任15号桥墩的塔吊女司机。每天早晨6点起床,7点就坐在专属于她的“工位”——128米的高空中,一间小小的操作间里,开始一天的工作。陪伴她的除了日升日落、蓝天白云,仅有一个对讲机、一张座椅、一根控制杆和几个按钮。操作间由四面玻璃和铁皮围成,即使安装了遮阳帘也无济于事,“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上来一趟要好几分钟,一般上来了到下班前就不轻易下去。”半天的时间,工作和休息都要在这个狭小空间内完成。

  项目从开工到建成,一座塔吊需运送钢材、方木、混凝土、钢管等建筑材料。塔吊司机在上百米的高空,仅凭肉眼无法看清地面的情况,为了精准操作,需要长期练就经验,才能如臂使指。每次手握操作杆,蒋玲的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眼睛紧紧盯着吊臂转动,聆听指挥从对讲机发来的信号,一点点移动操作杆,最后又快又稳地将材料运送到位。

  刘秀玲是中建三局三公司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项目的一名施工升降机司机,这份工作她已经干了十年。早上6点半,她第一个来到18号桥墩电梯门口处,耐心等待工友们的到来。7点,工人们陆续到岗,电梯迎来第一波“客运”小高峰,她总笑着叮嘱:“一个个来,不着急。上下小心,安全第一!”

  电梯吊笼夏天暴晒、冬天漏风,刘秀玲在这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从清晨6点半到晚上19点半,始终坚守岗位,寸步不离。

  在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项目工地上,有38位像李林、蒋玲、刘秀玲一样的特种作业女工,她们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项目建设顶起“半边天”。(完)

【编辑:梁钦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