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重庆经开区:以绿色和智能化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03月06日 17:31 来源:《中国新闻》报

  混凝土搅拌站,没有漫天飞舞的尘土,也没有震耳欲聋的机器,站区内鲜有灰尘,员工可穿着白衬衣上班。这“不可思议”的一幕,在发生在位于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重庆经开区)的重庆中建西部建设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经过了技术改造,实现了诸多“不可能”。 

  而这一幕,正是重庆经开区以绿色和智能化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图为重庆市经开区城市风貌。重庆市经开区供图
图为重庆市经开区城市风貌。重庆市经开区供图

  无尘”搅拌站:科技助力生态建设

  “无尘”混凝土搅拌站,咋做到的得益于它的全封闭式生产塔,罐车只需在塔下方“接料”即可。操作整个生产线的,不是传统的现场人员,而是不远处的控制室。室内的电脑大屏上,各个生产环节的监控画面、各项可视化的生产指标,历历在目。

  此外,该公司的主打产品,是低碳高性能混凝土,通过原料配比调整和工艺流程优化,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据测算,该混凝土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7.5万吨)。该混凝土被应用于来福士广场、国金中心、陆海国际中心(现“重庆第一高楼”)等超高层建筑,单价比普通混凝土高出不少,实现高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中建西部建设有限公司还重新梳理了采购目录,选择碳排放低的原料厂家,将矿场、运输工具等纳入溯源管理平台系统。根据相关数据,系统会优化算法,对生产环节给出指导,减少碳排放。

  “无尘”搅拌站,是重庆经开区用科技助力生态建设的一个尝试。这样的尝试还有很多,例如,重庆经开区还建成了西南地区首个工业园区智慧环境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能有效提升环保监管效率。

  又如,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教授团队“沙变土”项目签约落地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三峡电缆用户侧储能项目顺利通过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验收,标志全市首个用户侧储能项目成功并网运行;重庆经开区支持的“碳惠通”平台,目前已登记62家企业,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成交38宗,累计交易量288.043万吨,交易金额6389.64万元,并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2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2021重庆经济改革创新案例。

  此外,重庆经开区通过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建立装配式建筑实施体系,积极打造零碳(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取得新突破。

  目前,已有一批以长江书院、广阳岛国际会议中心、大河文明馆、长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24号线茶涪路站等为代表的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开展了新国标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并正在加快建设施工,新国标三星级建筑比例居重庆前列。

图为重庆市医疗器械产业园。重庆市经开区供图
图为重庆市医疗器械产业园。重庆市经开区供图

  打造千亿级产业支柱 企业响应绿色发展倡导

  在重庆经开区,作为宁德时代、理想汽车的核心供应商,瑞方渝美近期订单不断,先后与华为等企业展开合作。

  “响应倡导,拥抱新能源和智能化,才能取得目前成绩。”瑞方渝美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该公司从传统燃油车业务向新能源转型,斥巨资与飞象工业互联网合作建设数字化车间,引进智能化设备,解决了企业存在的产品报废率高、返工返修率高、过于依赖人工、生产各环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通过迈向“智慧+”“创新+”“绿色+”道路而获益的企业,在重庆经开区还有很多。

  重庆双环先后投入5亿元用于智能化改造,生产效能大幅提升,在工业车辆齿轮领域市场占有率颇高;重庆美的通用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究磁悬浮技术应用于空调压缩机轴承,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们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当地已建成了全国首批、重庆首个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围绕迎龙创新港,加快布局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重邮大学科技园、重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基地、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维沃研发中心、中移物联网、京东全球超算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速。

  据悉,以绿色为主基调的节能环保产业,正是重庆经开区着力构筑的三大1000亿级产业支柱之一。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目前,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已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95家、科技型企业700余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4家。。

  重庆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挖掘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进规一批”思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库、科技型企业库、“专精特新”企业库等多库联动,并通过“一企一策”帮扶、“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为企业发展服务铺就“快车道”。

  重庆经开区利用闲置楼宇,打造出近2万方的重庆数字文创产业园,是重庆首个专业化的数字内容产业园区。2021年9月开园至今,该园已聚集灏瀚网络、煜颜文化、灵绘科技、烨影等近百家数字内容企业。

  按照“人气聚起来、楼宇用起来、产业兴起来”的总要求,重庆软件园将继续依托重庆经开区数字内容产业优势,聚集更多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和人才,未来将形成百亿级数字文创产业集群。

  国内应急装备智能制造行业的领军者迪马工业,早已是重庆经开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头羊;利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游的电子元件基础以及软件产业基础,重庆经开区大力营造支持智能终端、智能驾驶产业发展环境,推动自动驾驶企业制造升级及生产模式转变,加快形成自动驾驶产业集群。

  专项行动 构建“3+2”产业格局

  为了让创新生态“好上加好”,近期,广阳湾绿色发展基金、长嘉汇创新基金、南山创新投资基金已在当地相继落地。

  “多维度支撑科创,需要形成整体策略。”重庆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针对科技创新建立了领导小组与工作专班机制,统筹协调部门资源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当地出台《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科技创新政策实施细则》,开展2021年度科技创新政策(第一批)兑现工作,涉及高新技术企业补助、科技服务机构绩效奖励等五大项,惠及50家企业此外,结合当地科技创新情况,开展科技创新对产业赋能、经开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课题研究,形成经开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及加强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2023年,重庆经开区在经济建设、生态城建设两大主责主业的基础上,实施城市开发,实现产城融合的综合实力显著提档升级。

  2023年一季度,重庆经开区计划开展抓项目促投资、升规入统、国企改革、壮大民管经济、龙头企业引领、开发开放建设、“满天星”计划七项专项行动,组建汽车工作、迎龙创新港工作和东站工作三个专班,尽快形成产业特点优势。

  各方面工作均有序推进。例如,在抓项目稳投资方面,目前,已策划年度重点项目55个,总投资量近300亿元。其中围绕脑与智能科学中心、重邮科技园3平方公里范围内,作为经开区优势科创载体建设;在东港片区3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经开区先进汽车电子产业园,作为经开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地进行打造。两者均已形成投资场景。

  2023年,重庆经开区力争在汽车电子、信息服务产业、科创生态等方面实现突破,实现体系化成建制创新力的突围,尽快形成产业特点优势,构建“3+2”(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大健康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节能环保、汽车电子2个500亿级特色产业)的产业格局。(张旭/文)

【编辑:张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