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重庆新闻2月27日电 题:点亮山城•一路有你⑩何刚:乡村振兴“发光者”
作者 彭国威 陈佳欣 王化全
尽管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国网江津区供电公司的何刚还是服从组织安排,于2021年6月作为优秀干部选派成为偏远山区白沙镇复建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参与到国家推进乡村振兴的帮扶工作之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驻村期间,何刚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工作,以村为家,与民为亲,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开展美丽村落打造,改善电力基础设施,帮助农户产业振兴。目前,他已累计走访困难群众1000余户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国家电网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树立了电力员工的良好形象。

快速转变角色 探索乡村文旅融合路
复建村位于江津区中部地区,幅员面积26平方公里,是重庆江津区乡村振兴重点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和驻村工作结缘,从一名电力干部到一名驻村干部,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下沉到最基层的乡村,心里着实有些忐忑,驻村干部要做什么、怎么做,刚开始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何刚说,刚到复建村,有一些迷茫,只能迅速转变角色,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文件,参加市级、区级业务培训,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一起快速投入到农村工作中。
到底怎么干?先得摸清“家底”。他对复建村的“七山”、一坪、一坝和农户进行了全面了解和走访,充分了解村情民意,掌握基本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复建村虽地处偏远,却拥有绿水青山,如何将劣势变为优势,是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探索创新的重点。
“要搞旅游,就要打造美丽乡村示范院落。”2022年初,何刚和驻村工作队提出利用复建村是“国家森林乡村”的资源优势谋划发展乡村旅游大计。他们结合村内的古树、古街、古道,以及人文自然等特有资源,发展原汁原味的乡村游。同时,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示范院落,针对杜家祠堂和鹅公场老街,以农房为原点、院落为单元、村落独特的资源为支撑进行整治美化,增添宣传喷绘、修建围栏、建设花园等,建设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且充满乡愁记忆的高品质农房、高颜值院落、高价值村落,打造生态停车场、建设景观小品、配置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农房品质、院落颜值、村落价值三提升。

在规划设计方案、示范片文化标识、主要节点景观设计、农房改造效果图和设计图等环节,何刚都积极出谋划策。从进场至施工,他每天都去现场,关心施工进度、质量和施工安全。
“环境整治美化,可以提升乡村魅力,提高旅游价值。”对于个别农户不理解,并以公路边要种菜为由阻止施工的情况,何刚总是耐心劝导,直到农户理解支持。
靠前服务助发展 纾困解难赢赞誉
“非常感谢供电公司帮我解决了用电问题,现在食用菌种植大棚实现恒温管控再也不愁了。”2022年6月29日,江津区白沙镇复建村村委会副主任艾源与重庆科帆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蒋廷财一行,将一面“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复建乡村振兴”的锦旗送到国网江津区供电公司,对供电公司优质、高效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驻村工作队队员何刚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乡村振兴表达诚挚谢意。
重庆科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在复建村经营食用菌种植销售。2022年5月28日,何刚在走访中了解到该公司因扩建食用菌恒温大棚导致原有供电不能满足生产,需增加用电150千伏安。他主动向公司领导汇报,公司党委书记王洪林得知信息后,积极带队到复建村了解产业发展、电力设施建设,以及食用菌基地用电需求。
为了抢时间,何刚积极联系白沙供电所,配合现场勘察人员查看电源点,研究供电施工方案,督促施工前期线路、电杆和变压器的材料准备,并争取特事特办,精简流程,提前施工。最终,新立3基电杆,架设600米长10千伏线路,在食用菌种植基地旁边安装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用12天时间就完成了立电杆、架线、安装变压器和动力电表,并顺利通电,让食用菌恒温大棚用电问题迎刃而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只有把产业搞上去了,村集体和农户才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巩固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乡村振兴离不开电力护航,何刚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一年多以来,为复建村解决农户打米机用电2次,开展低压线路隐患排查3次,走村入户开展漏电保护器和安全用电宣传30余次,确保乡村振兴之路能越走越宽。
驻村责任落实处 搭建农户致富路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让村民收入增加过上幸福生活,是责任,也是义务。”这是何刚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在驻村工作期间,何刚挨家挨户走访,将每一户居民人员、家庭、收入等情况记在笔记本上。同时,他还将走访了解到的农户实际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制作出解决问题的工作计划和完成时间表,不断推动驻村工作在为民服务中走深走实。
此外,何刚还重视脱贫户的“造血”机能,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引导鼓励农户积极行动,增强主动致富的能动性。他和驻村工作队一起梳理农户的具体情况,用工作队的8600余元工作经费为7户脱贫户、低保户购买鸡仔165只和鸭苗300只,帮助其发展养殖业。
产品要“好”,销售要“畅”。期间,何刚利用各种途径助力销售农户农副产品,切实解决农户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个别脱贫户的实际短期困难,他还自费为他们送去食用油、鸡鸭苗等。

“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信一年总比一年好。”何刚鼓励脱贫户说。
母亲灵前“不孝子” 事业忠孝未能全
“妈,儿子对不起您!儿子回来晚了……”2022年7月13日,何刚从复建村赶回江津,在母亲的遗体前失声痛哭。
医生说:“病人如果早半个小时送来,还有抢救的可能。”
当天下午4:46分,何刚在复建村正全身心地整理工作照片资料,突然接到妹妹电话:“老妈摔倒了,医生说妈已经走了。”
噩耗传来,晴天霹雳。年近6旬的何刚止不住地泪流满面。

何刚周一至周五都是严格遵守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的“三在村”工作要求,只有周末回去把母亲接到家中,或者买菜回母亲家中尽孝心。“母亲时年81岁,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她身体腿脚不便,小脑萎缩,大脑供血不足,生活勉强能自理,当天上厕所不慎摔倒后未能及时抢救突然离世。我没能好好孝顺老母亲,对不起老人家啊!”
化悲痛为力量,把老人的后事处理完后,何刚又火速赶回村里,振作精神,继续为乡村振兴工作忙碌起来。
百舸争流千帆竞,砥砺奋进书华章。一年多来,何刚和驻村工作队一起,按照营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合理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治理美化乡村生活环境,让复建村彰显出乡村之美。
“非常感谢驻村工作队的辛苦付出,特别是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让复建村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复建村党委书记肖年华给予驻村工作队高度评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使命光荣,供电公司将轮换派驻干部,继续以满腔热忱,传递好驻村工作‘接力棒’,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征途漫漫,何刚自信且坚定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