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周家琴丨哈飘村的明天会更好
2022年12月08日 16:20 来源:中新网重庆

  哈飘村有93户人家318人,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西部的松岗镇。哈飘村不是纯的藏族村落,村民由藏、羌、回、汉四个民族组成,藏族占一半左右。汉族人员大多来自都江堰、江油、松潘、绵阳、德阳、安岳、彭州等地。他们是因为多年前来马尔康做生意的汉人选择留在村子里,并与当地人结婚安家定居下来。也有部分人是逃荒来的,还有部分人是森工局经营所和养獐场的形成留下来的。这个小小的村子云集了省内各地的外乡人,大家共同努力,经过几十年的勤奋建设,从无到有,从穷到富,最后统一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团结进步村。

  走进哈飘村活动中心坝子里的时候,突闻有幼稚儿童的嬉戏打闹声。

  随行的镇上工作人员说,哈飘村有一所幼儿园,就在上面的二楼上。话音未落,一个精瘦阳光的青年男子从二楼上下来了,有人喊他蒋书记。

  他就是哈飘村的村支部书记蒋海宝,今年38岁。蒋书记从部队上退伍回到家乡,26岁就当了哈飘村的支部书记,如今已经过去了12个年头,在基层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他是酸甜苦辣都尝过了。

  院坝正在平整修建,一栋崭新的村支部活动室正在装修。蒋书记带着我们去了幼儿园旁边他的临时办公室。

  我问了蒋书记哈飘村土地流转和村集体经济的分红情况。

  蒋书记说:“村上有六百多亩土地,政府征用后只剩下280亩了。土地流转出去之后,一亩地一年可以收租金1200元。村集体经济有六亩地,主要种植的是大棚蔬菜,种了番茄、青莴笋、莲花白、辣椒、土豆等蔬菜。青莴笋莲花白产量特别高,西南交大对接销售出去,哈飘村的养獐场需求量也很大。但是土地已经租出去了,一年收租金2.4万元。村里还引进了龙安驾校,把12亩土地租给驾校,年租金7.5万元,这也算是集体经济的收入。2020年村上人均(318人)分红234元,2021年人均分红98元(要求只能发百分之五十)。目前村集体经济款还有二十多万元,村上想建一个民宿酒店。旺季的时候就搞旅游接待,淡季就搞培训中心。”

  “村子里已经没有多少土地种植了?剩余人员平时都干什么呢?”

  “土地流转后,劳动力解放出来了。年轻人就外出打工挣钱,老年人就守家。村上土地流转给公司后,也可以到老板那里打工挣钱。我们村上的土地流转出去价值还是大,州农科所和省农科院用来搞试验田,种植油菜和玉米,效果非常好。”

  离开前我们去看了哈飘村的幼儿园。幼儿园2016年就建好了。村级幼儿园规模很小,第一年只招了6个孩子,第二年招了13个孩子,那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是由村干部担任。2018年招了两个幼儿教师,幼儿园目前有一间教室,四个房间,一间午休房,两间教师寝室。硬件设施配有一个厨房,也有电子琴、电视、微波炉等。麻雀虽小,五脏还是俱全的。我想,村级幼儿园大抵就是这个样子。从无到有,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下一站是哈飘村的养獐场,这个养獐场可是大有来头的。

  第一次听说哈飘村的时候是几年前,得知马尔康有一个养獐场。我问在哪里?文友说哈飘村呀。那时我就知道马尔康松岗有一个哈飘村,空了一定得去看看可以长出名贵麝香的小动物到底长得啥样。

  哈飘村很小,小得开车的话一分钟就可以驶出村子了。哈飘村也很大,因为这里有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单体人工养麝种源基地。马尔康松岗镇哈飘村养獐场建立于1958年,是全国第一个养獐实验场,由中国药材公司,四川省中药材公司投资建成,至今已经有64年的养殖历史了。

  养獐场位于松岗镇哈飘村莫足河边的一块台地上,我们到达哈飘村养獐场的时候,是一个凉爽的上午。刚到养獐场大门,就看见一座獐子的雕塑立在大门口,一男一女两位老人在门口剁青草,估计是喂养獐子的饲料。

  贾场长已经站在坝子里等我们了。几间低矮的平房一字排开,正中一间就是贾场长的办公室,我们去到他的办公室,听取养獐场的情况介绍。

  贾卫厂长,已经是养獐场第八任场长了。

  1963年王大忠来到养獐场后,才有了研究所。目前哈飘村养獐场规模较大,占地100亩,有几十个圈屋,每个圈屋圈养8—80头,共有650多头獐子。

  目前养獐场还扩展到了其它地方。小金县有一个,松岗村有一个,直波村有一个。

  养獐场在编人员有七人,临聘人员有十三人。临聘人员都是哈飘村的村民。我问贾场长,没有聘外村人或者外乡人来养獐场工作,算是照顾或者解决哈飘村人的就业问题吧。贾场长点头算是回答。

  圈养的几百头獐子在养獐场的高处地带,它们都关在透风透气的屋子,每天有饲养员投食和打扫卫生。獐子怕生人,胆子很小,所以我没有近距离看,只是远远望了几眼,生怕打扰那些可爱的家伙们。

  马尔康的海拔3000米左右,而獐子就适合生活在海拔3000米至3500米的地方。獐子天性胆小怕人,獐子的天敌是熊、狼和狗等动物。随着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獐子的种群呈剧烈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让养獐人担忧的现象。其实全世界的生物种群都在急剧减少,所以养殖好保护好獐子是养獐场面临的重大任务。

  我问贾场长目前养獐场新生的小獐子多吗?

  “獐子妈妈一年只能孕育一胎,一胎孕育有两头,去年獐子的繁殖新生儿有200头左右,但是存活下来的只有160头左右。”

  “怎么存活率那么低?”

  “一是母体自身体质较差,还有就是细菌病毒感染,獐子与生俱来的母性差等因素,所以四分之一的小獐子就没有活下来。”

  养獐子的目的是为了取獐子身上名贵的“麝香”,麝香是一种稀缺、珍贵的中药才,为雄麝香囊腺的分泌物。麝香的用途非常广泛。据权威部门统计可知国内有近300种药物的配制离不开麝香,许多世界名牌香水制作,也把麝香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料。经过近60余年的研究试验,哈飘养獐场在人工养麝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现在哈飘村养獐场一年能收获2—4公斤的麝香。饲养几百头獐子,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不少,获取的麝香才几公斤,可见这款药物的珍贵。这些麝香都销售到国家大型药企公司,比如: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等公司。

  “在饲养獐子技术方面有专家负责指导吗?这么多年的养殖历史,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贾场长说:在麝的驯化、饲养试验、繁殖配种、疾病防治、活体取香等各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持续不断的进步,并与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学院、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荣昌畜牧兽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成都大学等合作开展饲养、结构与组织胚胎、二次泌香等实验研究。其中“人工养麝和活体取香”技术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家养林麝寄生虫病调查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獐子是濒危动物,也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哈飘村养獐场依托政府,由马尔康市科技局牵头,政府投入3500万资金将在哈飘村建立“马尔康林麝主题公园”和“马尔康林麝博物馆”,目前项目相关的设计论证,征地工作都已经完成,2022年七月已经开始动工。

  可以乐观的预计,马尔康林麝主题公园建成后,哈飘村养獐场的规模将会增大,游客来马尔康旅游又多了一个可以看看的地方。哈飘村村民因为旅游带来的收益将会大大增加。

  一个川西山谷里小小的村庄,因为乡村振兴国家政策的扶持,村庄早已经走出贫穷,正在稳步向前发展。

  小小的哈飘村,明天将会更美好。

 

  作者简介:周家琴,汉族,四川内江人,当过教师,现为《草地》杂志社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西南地区学员。曾获“阿来诗歌节”等奖项,出版诗集《卓玛吉的风铃》散文集《山里风》。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