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庞国翔丨江津四屏镇银岩来历趣谈
2022年11月14日 09:39 来源:中新网重庆

  在重庆江津区南部山区四屏镇的最南端,有一个村叫银岩村,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村和省县边界村,海拔在1000米以上。东与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关岩村毗邻,南与习水县大坡乡飞鸽村相连,西与四屏本镇四面村接界,北与四屏本镇玄武山相靠。银岩村最高处叫牛垴坎,是银岩山脉的山脊。此处海拔1555.2米,山高路险,林深茂密,峻峭如削。在上山的关隘处有一山寨,寨门高耸,横跨隘口,巍然而立。此山寨是通过四面村和林海村的关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寨门石碑上记载此寨是1922年曹天泉所建。曹天泉是江津县石门乡人,曾被江津县的石门、白沙等地募为乡丁。后来他干脆拉起一干队伍来此占了牛垴坎,凭借山隘,立棚为匪,经营多年。再后来他接受招安,驻守綦江东溪水驿。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参加了抗战。

  银岩这地方清代初期其实叫白岩子,就是现在的丹青别院背后这条山岩。这里壁立陡峭,在秋冬季节里,岩石呈现白色,因为山岩高耸,犹如直插云霄,远远就可看见白色的高岩,所以早前当地人就根据其颜色叫它为白岩子,还留下来许多传说。

  后来,这地方又改为了银岩。为何改名银岩?地方志书上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本地有一个地名叫湾头,在和另外一个地名箐角的交界处,有一个小坝叫“挨打坝”。挨打坝前,是一个破旧的小庙。传说在清朝道光年间,江津有个知县姓孙,他得了重病,久治不愈。一日他在睡梦中,有一菩萨托一梦给他,告诉他一个小药方,并告诉知县自己是“挨打坝”对面旧庙中的小神。这孙知县按此药方进行治疗,果然痊愈。孙知县立即派县衙里的一个差役到处寻找救命的神仙,找了七七四九天,才找到这“挨打坝”的小庙。差役急忙回县衙向县大老爷禀报。孙知县派人挑了两担白花花的银子来到此地,扩修了庙宇,重塑神像金身。庙宇银光闪闪,非常醒目耀眼。从此,这庙宇的信众和香客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因为此庙是由县大老爷的两担白花花银子所改造。庙宇殿堂,银光闪闪,所以当地人就将此叫为银岩寺。久而久之,原叫白岩子的这山岩就被叫成银岩。这故事在当地传得很广,还被写进了乡志。但是,查民国十三年《江津县志》中关于清代江津知县的名单,却并无姓孙知县,所以这故事有些牵强附会。

  1949年,这个村被取名为银岩村。银岩村共分为13个村民组。全村有400户人家,属典型的岩上人家。

  1967年,“银岩”改为“红岩”。其实,“银岩”变“红岩”也是有一定道理。这山岩每到夏天,又变成了红色。夏季的傍晚时分,在晚霞的照耀下,壁立如削的山岩呈现出彤红如霞的颜色,非常漂亮可观,令人震慑。有时春季也会出现这一现象。这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丹霞地貌。

  到了1980年全国进行第三次地名普查,人们又将此地名恢复为银岩。不过,当地仍有一些人叫它红岩,叫白岩子的人倒是没有了。

  由白岩子到红岩,再到银岩,这一地名的变迁,就是一本村史的缩写版。

 

  作者简介:庞国翔,重庆江津区文旅委二级调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全委会委员、江津区作协主席。曾任江津区文联主席等职。出版有文学、文史专著22部。获重庆市第四届、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群众文化类)优秀论文奖,获第一、二、三届重庆晚报文学奖。专著《钟云舫民间故事》获重庆市第八届艺术奖。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