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重庆郭家沱街道破解厂街共建型街域治理难题
2022年10月11日 15:33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11日电(陈媛 江世洪 钱秋韵) 重庆江北区郭家沱街道有80年军工制造历史,是一个典型的军工与社区共建型街道。

  在历经厂区变街区、职工变市民以及大动迁、大建设的过程中,郭家沱街道全面准确把握新时期社会治理的核心要义和内涵实质,紧紧围绕江北区委“12345”总体部署,以落实“四个率先”凝聚奋斗共识,以践行“两眼向下”汇聚奋进力量,以提升治理延展性的共建为基盘、以扩大人民参与性的共治为关键、以增强城市柔韧性的共享为目的寻求最优解,坚持党建、机制、文化、服务“四引领”,实现政府治理同文化繁荣、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四协同”,成功破解了厂街共建型街域治理难题。

  民主共商以“百姓能动”撬动末梢联动性

  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题中之义,郭家沱优良的军工大院居住传统,造就了建设居民自治实践的强大基因。

  “过去咱们这儿常有生活污水乱排、占用公共区域种菜养殖、电线私搭乱建的现象;如今环境整洁了,电线入地了,生活环境跟以前有了天壤之别。”郭家沱街道锣旗寺社区居民李明芬欣喜地说着社区的新变化。

  老社区焕发新活力,还得从“百姓管家”议事协商说起。随着城市能级提升,街道面临着发展体制“多头”、社会环境“多元”、民生改善“多艰”、人口老龄化率“过高”等诸多治理顽疾。面对群众对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期盼与呼声,街道采取“自下而上商量办”,2012年,首批来自居民的50名“百姓管家”试上岗,由此开启在治理末梢由群众当家的自治探索。在此基础上,2014年在锣旗寺社区继续推出“百姓管家”议事协商机制,由居民志愿者中推选出的“百姓管家”协助社区开展居民诉求收集、沟通联络、问题处理等工作,助推社区居民自治互助。

  叶永祥是长望集团(原望江工业)的退休职工,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由于身兼多重身份,叶永祥在社区治理的工作中十分“吃得开”。

  “老李,你们家多年没人住,房屋漏水把楼下都打湿了,我给你把水表阀门关了哟!你记得抽空回来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林孃孃,你之前给我说的健身器材损毁的问题我已经给社区反映了,明天就有工作人员去修复了哈。” ……叶永祥的“百姓管家”当得风生水起,也产生了示范带动效应,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加入到“百姓管家”的行列中来。

  2020年“8·20”洪灾后,郭家沱街道忙着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辖区居民也有了新的期盼,想着能有一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户外休闲健身场地。“百姓管家”了解到群众诉求后,召集居民代表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龙兴号码头一带可以打造出来供居民休闲娱乐。群众的呼声通过“百姓管家”传到了街道,街道经过现场研判、集体研讨,不久后开始启动改造。如今,龙兴号码头已从曾经的闲置地蝶变成鸟语花香、休闲设施齐全的“望江”网红打卡地。

  以党建引领推动小区治理和物业服务提档升级,帮助居民调节矛盾、改善生活……在具体事务的解决中,“百姓管家”议事协商逐步推出了找事、议事、理事、和事、监事“五事”平台,让“社区事”变成“家家事”,8年时间解决民生问题1320余件,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院、中事不出社、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就地能解决”。近10年时间,“百姓系列”实现了从“首创地”到写入江北区委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成为“示范区”的转变,成长为活跃在街域治理一线的明星队伍。

  干群共建以“党员定制”提升治理延展性

  “现在的窗口服务越来越人性化了,提前电话了解准备好资料,一来就能办好,太方便了!”近日,前往郭家沱街道办事大厅办理个人业务的市民胡敏英说起前不久得到的帮助,连连点赞。原来,因工作需要,胡敏英需要回户籍地开具相关证明。但由于时间紧,担心办不成事的她便拨通了街道办事大厅的咨询电话,提前咨询办事流程和所需材料,开具证明的事很快得到了解决。

  “让服务上路”代替“让群众跑路”。今年以来,郭家沱街道以党建引领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围绕群众思想认知的困惑点、利益冲突的交织点、现实矛盾的多发点,开通了“一门受理”微服务通道,居民可以直接通过电话咨询、网络预约等方式享受便捷服务。同时,针对高龄、残疾等特殊群体提供了志愿者代办、上门办理等“一对一”定制服务,群众不出门也能办好事、办成事。

  在山涧水岸社区,党员“微服务”也逐渐成为品牌。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设置公益慈善红旗岗、就业帮扶红旗岗、教育科普红旗岗等党员志愿岗为群众开展定制服务。

  目前,郭家沱地区参加基层服务活动的在职党员人数超600人,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事项近900件,在与民共情、为民分忧的“微服务”过程中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多元共治以“文化浸润”扩大全域参与性

  “森林防火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我是这儿土生土长的人,守护这片山林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今年夏天,郭家沱街道的30名志愿群众组成了摩托车巡山队,来自琏珠社区的黄通灵就是其中一员。

  郭家沱街道有森林面积556公顷,荒坡面积1133公顷,摩托车巡山队每人配备灭火器、砍刀等灭火装备和防护服,按照地域划分为3个片区,3个班次,24小时不间断巡逻。

  天气炎热,阳光火辣辣地灼烧着皮肤,队员巡逻一个片区就需要30分钟,守一个班次就是8个小时,但却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出。在8月的极端高温天气下,圆满达成森林防火“零事故零损失”。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志愿参加这个巡山队,大家表示,既是受到了北碚、巴南摩托车队“骑士”精神的感召,也源于志愿精神早已成为根植于郭家沱居民内心的文化基因。

  吴文界是郭家沱街道第一批注册志愿者,也是当地第一批签订遗体无偿捐献协议的居民,在她连续十几年的积极倡导下,当地已有近500人签订遗体捐献协议,她也成为江北区首个当选的“中国好人”。

  袁安荣是琏珠社区一名普通居民,他32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养女,用大爱给她带来一个家,他被评为“重庆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也当选了2021年度“感动江北十大人物”。

  由街道发起的“百姓衣橱”志愿服务项目,9年时间里,参加的志愿者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壮大到300余人,累计募集、捐赠各类爱心物资17余万件,开展各种爱心志愿活动700余次。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在郭家沱街道,奉献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开始引领文明新风尚,崇德向善的“好人文化”已蔚然成风。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郭家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现有注册志愿者8298名,占常住人口近1/2,每2人中就有1名注册志愿者,12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辖区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同时,街道的文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老年体育活动受市老体协多次高度赞誉和经验推广,“志愿+文化”双载体凝合居民、牵引参与,有效激活了群众正面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能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社会善治。

  成果共享以“心愿圆梦”增强城市柔韧性

  建军节前,一场拥军优属活动在郭家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举行,几十名退役老兵齐聚一堂,欢庆自己的节日。“现在不管是开展活动还是组织聚会,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场地,这里就像我们老兵的家。”退役军人熊艳华的心声代表了郭家沱街道1600多名退役军人的感受。

  2019年,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成立,把大伙儿希望更好服务和关爱辖区退役军人的心愿变成了现实,服务站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肯定并在2021年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退役军人服务站”,这也正是街道完成居民“心愿清单”项目的一个缩影。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郭家沱街道在辖区内多个重点场所创新设置“心愿箱”,长期、广泛收集居民群众“心愿”,通过居民许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派单、相关主体单位承办和群众评价,把解决居民群众诉求作为基层治理的务实举措。

  一年多来,郭家沱街道“心愿箱”收件639个,派件639个,回件623个,解决率97.49%,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民生问题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化解、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也是发展成果共享的生动实践。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