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志愿者忆山火救援:星光筑“长城” 守护缙云山
2022年08月28日 20:57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8月28日电 题:志愿者忆山火救援:星光筑“长城” 守护缙云山

  作者:张燕 丁会

  高温、限电、山火、疫情,2022年的八月,对重庆而言,注定是不平静的一月。

  作为一个地道的重庆人,张傲骨子里藏着的耿直,时不时总会冒头,比如重庆山火暴发之初,他便悄悄加入“北碚志愿者群”,随时关注缙云山火势情况,总想找机会去帮忙。

  还没出发,满眼全是感动

  8月25日下午4点,野外出差已半个月的张傲,在忙完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工作,准备回家修整时,在志愿者群看到群友说山上4号点急缺人手搬运物资,张傲立马报名。

  由于报名的人太多,志愿者选拔要求高,张傲一口气把压箱底的货掏出来:“我今年35岁,14年党龄,参加过08年汶川地震抢险,有10年野外施工作业经验。”他说,为了上山只能拼了。

  这招果然奏效,张傲不仅成功入选,还因此被编进当晚备战的10多支志愿者队伍的第1组,前方一旦吃紧,他们组将第一个出发支援。

  张傲说做这个决定并不是冲动,作为一名在野外从事了10年项目建设的石油人,走沟沟坎坎的山路是家常便饭,加上单位每年开展的应急抢险救援演练和急救措施培训,自信比普通志愿者要强。

  25日下午,他打车到北碚区歇马街道的朝阳中学,四周几乎都是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志愿者,路边支起了很多西瓜、饮料、冰水等补给摊。

  朝阳中学附近是北碚火场的重要物资转运点,也是志愿者们的集散地。张傲说这是1号点,从这里开始往山上走,灭火人员砍出了一条防火隔离带,沿线分布着2号、3号、4号、5号物资中转点。这条路坡陡路弯,森林消防人员在前线扑火,物资只能靠摩托车和志愿者接力往上送。

  赶到1号点报道处,领了头灯、迷彩外套、反光短袖和毛巾,换上装备立马有人将西瓜、饮料等补给物资递到手上。此时他才晓得,刚刚在路边看到的补给摊不是卖的,而是群众自发送来为上山的志愿者准备的。

  还没出发,满眼全是感动。张傲说现场人海一样的志愿者穿好装备,原地等待组织调度上山,在40多度的高温下待命达3小时的志愿者大有人在,现场秩序井然有序。

  各种救援物资应有尽有,但捐赠物资登记处几乎没人留下名字,大部分人把物资放下就走。

  眼里写满惊恐,脚下不退半步

  到过北碚火场隔离带的人都知道,大部分的摩托车都能抵达地势较平缓的2号点和3号点,但3号点到4号点斜坡太陡,有的达到70度斜角,这时候就需要越野摩托车上场。由4号点往上到顶峰5号点则只能徒步,几乎没有任何机动车能走。

  当天晚上9点,终于等来上山指令,为支援前方消防官兵运送水基灭火器。由于摩托车运力有限,需要首先保障重物资和设备,从1号点出发的志愿者只能徒步前行。

图为物资传送现场。 张亮 摄
图为物资传送现场。 张亮 摄

  上山途中,张傲明显感到温度升高和灰尘加剧,取下口罩就会呛得难受。志愿者可以坐越野摩托上山。为节省运力,降低骑手的工作强度,大多数志愿者选择走路上山,让骑手去拉运灭火器、饮用水等物资。

  沿途没有路灯,主要依靠头灯照明前行,路况又窄又陡坑洼难行,还要不停避让往返运送物资的摩托车,从1号点到3号点足足走了40分钟。

  张傲说3号点是反向点火战术成功后,复燃最大的一个区域,也是普通摩托和越野摩托的分界处。

  到3号点后立即有人送上护目镜和手套,开始向复燃点运送物资。刚一上手张傲就觉得有些吃力,平常搬运灭火器最多一手提一个,但在这里大家都是一箱一箱扛着上。

  搬运途中,张傲距离复燃点最近距离仅有30余米,空气中飘着烧焦的灰烬,混着热浪和汗水让人窒息,刚扯下口罩换气,就被灰尘呛得不停地咳嗽。

  对于平常很少做重体力活的人来说,一箱40斤重、4支装的3升水基灭火器,扛着走平路还行,爬陡坡就脚打颤,几百米的漆黑山林上不时有人跌倒,但大家除了相互鼓励,没有一个人抱怨。

  由于复燃突然加剧,搬运灭火器的志愿者立刻转到救火前线,协助消防员灭火。

  扑灭明火时,风裹着火星迎面袭来的热浪,张傲感觉汗毛都烧起来了,如果没有护目镜,眼睛根本睁不开。呼吸也特别困难,尤其是带了口罩,全程都是接不上气的窒息感。

  张傲说大部分志愿者都是第一次遭遇山火,眼里写满惊恐害怕,但脚下却不退半步。

  临时组队,阻击“间歇性复燃点”

  明火扑灭后,为减少复燃,张傲随队继续搬运灭火器帮助消防员浇灭残存火星。途中,发现侧面山林有火星,存在复燃可能,与另一名志愿者组队前往,结果发现有多处复燃迹象,本着减少其他人员负担的想法,两人临时组队阻击间歇性复燃点。

  复燃点如木炭点燃后的情况,风一吹就能燃起明火,极难分辨,不处置彻底就会导致山火复发。

  于是,两人采用接力的方式,将灭火器搬到复燃点附近囤起,搬运期间耗费了张傲大量体力,以至于搬到后面只能把整箱的灭火器拆开搬运。

  每找到一个火星,就用灭火器砸开,把里面余温未尽的木碳砸碎,再用灭火器喷透。张傲说:“一个表面看起来很小的火星,下面都有一大片没有燃尽且随时可能复燃的木炭,需要大半瓶灭火器才能浇透。

  复燃区域地面温度较高,普通鞋底很容易被烫坏,出发前,张傲特意穿了一双工鞋。一晚走下来,鞋底还是被地面的高温烤开裂了。

图为张傲脚下被地面高温烤开裂的工鞋。 受访者供图
图为张傲脚下被地面高温烤开裂的工鞋。 受访者供图

  搜寻到后面,火星受头灯影响很难发现,两个人便先用体感排查,感觉到温度高后再用手一点点在地面摸。张傲说:“手触摸到体感滚烫的地方,下面肯定有火星,一砸一个准。”

  搜寻火星、搬运灭火器、砸火星这三件事,张傲这些志愿者们从25日晚上11点一直做到26日凌晨3点,仅在复燃区,张傲就搬运、喷淋了近五十个灭火器,前后搬运了上百个灭火器。

  一次次举起10斤重的灭火器往下砸,几个小时下来,张傲感到手臂都不是自己的了。

  极度的克制,星光点点筑起“血肉长城”

  经过四个小时连续奋战,检查了几遍复燃点,确定再无火星后,张傲准备继续向上支援。

  四号点是志愿者的休息营地,也是关键补给点,送往五号点的物资运输全靠人力。在这里,有对伤者进行紧急处理的医务人员,有给大家更换毛巾,送葡萄糖的志愿者,最不可思议的是在这热浪滔天的攻坚一线竟然有瑜伽垫、冰可乐和没化的老冰棍。

  在这条2米宽的路上,可以看到志愿者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卸下摩托骑士搬运的物资,向上看,就是志愿者转运物资的人墙,给五号点攻坚顶峰的专业消防人员和志愿者更多的物资保障和精神支持。

  灭火的最前线,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和擦伤,由于温度太高,鞋子几乎是一天废一双,骑手和他们的爱车状况更是惨不忍睹,没人叫苦喊累。

  张傲说这上面的志愿者除给家人报平安,很少说话,也没人去拍摄视频上传,大家都想让更多的精神和力气用在灭火上,每次运输的物资一到,就开始争抢卸货,让骑手有更多的时间返程拉运。

  其实,大多数人步行到四号点,已无力再上了,为了不让人墙断流,前面的人就继续坚持往前走,让体力差的原地休息。

  现场虽然人很多,但是有一种莫名的秩序,所有人都对自己保持着极度的克制,每个人都希望把物资和好的条件让给其他人,都想自己多做一点,让别人少做一点。

  转运物资的人墙里面中青年居多,志愿者一个一个的头灯,形成一条星光点点的光带。张傲说那个场景,很像“铁人”电影里面的场景,所有的物资靠着人拉肩扛,无数个一点一点的力量,积累在一起,组成一道血肉长城。

  26日凌晨5点,物资的紧缺得到了缓解,新的志愿者也在相继跟上,之前负责扑余火的志愿者陆陆续续往山下撤,守候在原地的志愿者则在不停的找事情做。

  志愿者们再次在负责的复燃区域检查,确定没有火星后,在群里吼一句“撤了”,互相给旁边的志愿者道一声“逗嫩个”,便各自下山回家了。

图为结束缙云山“大决战”志愿者工作的张傲。 受访者供图
图为结束缙云山“大决战”志愿者工作的张傲。 受访者供图

  天亮后,志愿者自发去现场捡垃圾,打扫山火救援后的战场,还缙云山一片洁净的山林沃土,此时的张傲早已沉沉入睡。

  决战夜,上千名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山火宣告扑灭后,大家又悄无声息的离开,直到这场缙云山“大决战”结束,很多志愿者的家人朋友都不知道他们也身在其中,也在为缙云山保卫战尽一份微薄之力。

值班编辑:陈佳欣

【编辑:黄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