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高温“烤”验下 电网人上天入地点亮“8D魔都”
2022年07月19日 08:56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19日电 题:高温“烤”验下 电网人上天入地点亮“8D魔都”

  作者 彭国威 马菲峰

  烈日下,李子坝的轨道交通穿楼而过;江风中,长江上空的观光缆车横跨江面;入夜,吊脚楼洪崖洞灯火辉煌……

  连日来,重庆大部分地区持续晴热高温,日最高气温达41摄氏度。重庆这座魔幻的“立体”都市,在炎炎烈日炙烤下,所有的生产生活都井然有序。

  为了这一切,在无人注视的地下、在热浪翻涌的地面上、在离太阳更近的高空中,有一群人用自己的责任、担当,一直在重庆这个立体的空间里奔走穿行,用特殊的方式“点亮”这座“8D魔都”。

图为国网城口供电公司员工在变电站开展红外线测温。 牟丹阳 摄
图为国网城口供电公司员工在变电站开展红外线测温。 牟丹阳 摄

  ——客人在防空洞内品尝着麻辣的重庆火锅,离地面30米深处的地下,一群“孤勇者”却在默默地为这一切保驾护航。

  他们是谁?

  他们似“土行孙”,更是一群“电力卫士”!

  7月13日,位于重庆解放碑CBD的一个防空洞内,客人吹着清凉的空调,正在品尝着麻辣火锅,划拳声一浪超过一浪。

  食客不知道,在不远处的CBD地下30米深处环形电力隧道内,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的3名电缆运维人员正饥肠辘辘地守护着这一带的电网安全。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闷热潮湿的“隧道”里,漆黑一片,几人戴着头灯,手持测温仪走在里面,灯光可及之处,一根根电缆整齐排列在支架上。

  “隧道距离地面平均深度超过30米,最深的有47米。”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解放碑地下环形电力隧道与政府环形车道工程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于2013年开建,到2021年底全面完成,呈“一环七射”布局,隧道总长4.5千米,打通了2座220千伏变电站联结通道,为6座110千伏变电站提供可靠支撑,实现了渝中半岛多座变电站的智能互联。

  工人行走在隧道,就像穿行在迷宫。

图为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员工正在地下电缆环形遂道内巡视。 潘洪 摄
图为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员工正在地下电缆环形遂道内巡视。 潘洪 摄

  来自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解放碑年最大负荷由2013年的32.1万千瓦提升至2021年的44.6万千瓦,增长近四成。但随着解放碑地下环形电力隧道投入运行,整个解放碑商圈的供电可靠性已达到99.999%。

  全面打响迎峰度夏战役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每天都有近300人穿行于幽暗潮湿的电缆隧道中,人均徒步巡视约4到5公里,最长的可达7公里,他们在可以听得到脚步回声的孤寂中一路前行,确保电缆线路安全运行。

  还有一群人,当你在过马路时无意踩过井盖,他们就在井盖下摸索前行。

  配网线路作为电网的“毛细血管”,是最接近用户的部分。为了服务山城的美丽与魔幻,不少配网线路放弃“阳关道”,选择深埋地下。每天都会有近百名电力工人,通过小小的井盖,或是翻开沟道盖板,下到狭窄、闷热的通道中,在脏乱的环境中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排除隐患,确保这些“毛细血管”安全运行。

图为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员工正在开展电缆主通道巡视及红外测温工作。 向江微 摄
图为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员工正在开展电缆主通道巡视及红外测温工作。 向江微 摄

  ——夜色里的网红地洪崖洞绚丽多彩、人流如织,一群人还在地面上“白+黑”忙碌着输送能源。

  他们为谁?

  他们为工作,更为3200万重庆人!

  天色渐渐暗下来,洪崖洞的灯光次第亮了,高低错落的吊脚楼日渐人声鼎沸。在洪崖洞配电室,5台变压器正为景区源源不断输送着电能,值班员徐仕华在配电室内认真监视设备运行状况,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抄录一次运行数据。

  “现在电力充足可靠,值班也变得很轻松。”徐仕华说,虽然景区的用电负荷逐年增长,可最近几年,几乎没有停过电。

  在地面上,从35千伏到500千伏,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星罗棋布,或与繁华闹市一墙之隔,或与山间鸟鸣为伴,它们是重庆电网的“关节”,是电力传输的枢纽。

  高温“烤”验中,目前,重庆有超过1000名“电医生”24小时在站内值守,每日定时对站内设备进行巡视,测量设备温度,悉心记录设备运行状态。

  “入夏以来,最长的值守人员已连续20多天没有回家。”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道。

  值守,需要有的放矢!

  长寿区化工企业多,时下如何稳经济、促增长?在重庆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后,国网长寿供电公司快速行动,安排运维人员通过“日巡+夜巡”方式,重点对变压器、避雷器等设备进行循环监测。

  值守,重在“防未病”!

  为确保输配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保障迎峰度夏期间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国网长寿供电公司对测温过程中发现的发热点和负荷异常现象,建立详细的设备测温台账,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保存并及时分析,为线路安全运行提供资料。一旦发现发热等缺陷就会及时处理,做到隐患早发现、早治理,实时掌握线路设备的“健康”状况。

图为国网彭水供电公司员工正在用仪器测量线路温度。 曾宪芳 摄
图为国网彭水供电公司员工正在用仪器测量线路温度。 曾宪芳 摄

  “安全措施已布置完毕,各小组可以工作!”6月30日凌晨1时许,随着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现场工作负责人李伟一声令下,抢修人员根据分工,借助头灯和应急照明灯,快速投入到500千伏板桥变电站缺陷排查处理中。

  “大家打起精神,集中精力,尽快找到并消除这个危急缺陷。”李伟说,本次消缺在夜间进行,且只有8小时的排查处理时间,检修时间短、安全风险高。

  “因白天站内负荷大,停电消缺影响范围广,我们决定在凌晨的用电低谷时段错峰作业,确保在客户停电‘零感知’的情况下完成设备消缺。”李伟介绍。

  在强光照明灯照射下,作业人员小心翼翼劳作着,夜晚的重庆异常闷热。

  “电缆已全部接好,准备进行相关试验。”

  “试验完毕,各项数据合格。”

  “现场与后台监控系统实发信号核对正确。”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消缺现场传来一个又一个好消息。

图为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员工正在夜间消除变电站缺陷。 李崇洋 摄
图为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员工正在夜间消除变电站缺陷。 李崇洋 摄

  6月30日6时20分,经服务队员6个多小时的通宵奋战,变电站缺陷顺利消除,比原定计划提前了2个多小时。

  为了尽可能降低消缺对电力供应的影响,凌晨检修成了这群“电医生”近段时间的工作常态。这让人看到了重庆电力人的暖心“温度”,他们用行动兑现着国网“你用电,我用心”的承诺。

  ——赞美声中,游客乘着跨江缆车直达彼岸,但一群“小黄人”却只能乘坐斗臂车在高空暴晒。

  他们靠谁?

  他们自称平凡,却又敢靠创新换新天。

  为了尽可能减少停电时间、确保市民清凉度夏,在高温天气下,电力工人们多是实行“能带不停”的工作方式,只要满足实施“带电作业”的条件,就不会进行停电作业。

  “带电作业”是一项高危工种,稍有不慎,整个人就会灰飞烟灭。

  今年,在罕见的酷暑面前,这群人选择了“在所不辞”。

  “绝缘手套测试一下,检查有没有破损,绝缘服也要仔细看看……”7月15日上午7点30分左右,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魏进福和申宁将密不透风的环氧树脂绝缘服穿戴在身上,班长殷圣彬就成了“话唠”,不断地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各种安全事项。

  工具检查完毕后,身着工装的“小黄人”就登上绝缘斗臂车,升到15米高的空中。在空中,他们熟练地在导线上裹上绝缘毯,开始搭接引流线。

图为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正在进行搭头工作。 龚超 摄
图为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正在进行搭头工作。 龚超 摄

  密不透风的绝缘服将作业人员的身体裹得严严实实,在逾40度的高温下,身体热量无法迅速散除,带电作业人员承受着如同“蒸包子”一般的煎熬。

  “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如果停电,市民就不好受了,我们辛苦点不算啥。”殷圣彬指着在空中作业的班组成员说。

图为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摘下护目镜的瞬间汗如雨下。 龚超 摄
图为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摘下护目镜的瞬间汗如雨下。 龚超 摄

  8点30分左右,带电作业结束。绝缘斗臂车收回伸缩臂,斗臂车内的魏进福和申宁缓缓降下。连续高温下工作一个小时,魏进福的脸上已现疲态,手套翻转就能倒出“水”,脱下一身绝缘装备后,立刻喝下一支带电作业人员夏季标配的藿香正气液消除暑气。

  近段时间,重庆一直处于“烧烤”模式,炎热的天气,带来用电负荷的急剧攀升。为了保障居民客户正常用电,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加大了带电作业频率,带电作业人员一般都是早上5点出门开始辛勤工作。自6月15日以来,全市共开展配网不停电作业407次,全力确保市民清凉度夏。

  带电作业“汗”卫清凉,这让大家看到了这群“电力卫士”过硬的作风与担当。

  重庆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我们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让‘近者悦、远者来’成为重庆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响亮品牌!”

  就在很多游客用无人机拍摄魔幻山城时,与时俱进的电力工人则在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电网运行维护质效——无人机,是他们的第二双眼睛。

  打开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终端,点击巡航按键,6公里外的机巢舱门缓缓打开,基座升起,螺旋桨飞速旋转,巡检无人机腾空而起……7月4日,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通过无人机网格化智能巡检系统,对110千伏礼悦线等多条线路区段进行巡视。

  巡视期间,无人机沿电力线路飞行并不时拍照记录,工作人员端坐电脑前,浏览实时回传画面,全面掌握巡检情况。20分钟后,无人机完成巡视任务,安全返回。

  这套系统还具备智能存储、自主起降、智能作业、自动回收、自动充电、数据回传、智能分析等功能,可实现无人机值守情况下的无人机自动化作业全流程。

  “无人机网格化智能巡检系统能以更加直观的数据呈现方式,有效推动传统人工作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赋能一线班组,实现提质增效。”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专责王聪说。

  度夏期间,重庆每天都会有300多名“飞行员”带上无人机开展电网线路巡视,单人单日可完成20多公里线路巡视任务,与传统步行巡视相比,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图为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员工运用“无人家+人工”协同巡检模式对输电线路开展巡视。 向江微 摄
图为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员工运用“无人机+人工”协同巡检模式对输电线路开展巡视。 向江微 摄

  据统计,入夏以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员工在“无人机+人工”协同巡检模式下,累计完成10千伏及以上2134条线路特殊巡视,处理线路通道树竹障碍962处,消除安全隐患1000余处,在有效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为重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敢向科技创新要效益,巡线人员从“大老粗”摇身一变,成了干精细活的“手艺人”。依托无人机网格化智能巡检护航电网安全度夏,增强了电力“保供有我,有我必胜”的信心。

图为国网铜梁供电公司员工在完成线路清障工作后,及时补充水份。 陈小松 摄
图为国网铜梁供电公司员工在完成线路清障工作后,及时补充水份。 陈小松 摄

  有呼必应,有令必达。

  迎峰度夏期间,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在全市范围设置443个抢修驻点,配备893辆抢修车、53辆发电车、4200余人的专业抢修力量,24小时待命……

  在重庆这座“8D魔都”,洞中品美味佳肴,地面览灯火辉煌,空中瞰壮阔江景,美好生活何处来?酷暑未去,战斗未停,上天入地的“电力卫士”,还不停奔走在路上。(完)

值班编辑:陈佳欣

【编辑:黄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