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专家学者聚首武陵峰会 “集中生智” 献计文旅产业未来发展
2022年07月18日 11:35 来源:中新网重庆
图为专家学者聚首2022中国武陵文旅峰会论坛。马佳欣 摄

图为专家学者聚首2022中国武陵文旅峰会论坛。马佳欣 摄

  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17日电(张燕 潘明杰)在17日重庆酉阳举办的2022中国武陵文旅峰会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多位专家学者分享真知灼见,集体为武陵山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把脉献计,共绘武陵山文旅发展新蓝图。

  邵琪伟:“三个紧扣” 发展特色山地乡村旅游

  “武陵山片区以山地生态与乡村人文有机结合,彰显了区域资源特点,发展特色山地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明显。”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建议武陵山区文旅发展结合自身特点,紧扣时代脉搏,凸显乡村振兴主题;紧扣生态资源,构建世界遗产群山地旅游目的地;紧扣区域特色,强化共商共建共享平台体系。

图为西兰卡普,光彩夺目。主办方供图
图为西兰卡普,光彩夺目。主办方供图

  邵琪伟说,武陵山片区文化底蕴丰厚,要开发具有区域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探索和践行“旅游+”模式。共同推出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一批县有引领意义的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示范点,营造武陵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典型,形成具有时代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

  章新胜:以生物文化多样性推动文旅产业优化升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执行理事会主席、天合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章新胜认为,要实现文旅深度融合优化升级,其中一个重要方向是开展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主题旅游,以及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深度融合,其相辅相成,促进文旅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型系列产品的开发。

  如何将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融合好?章新胜建议,目前文旅产业发展可以本着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研究和开发好文旅产品,促进文化旅游和旅游业的互动和发展。

  王晓峰:抓住“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牛鼻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建议,武陵山片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切入点在非遗与旅游融合,抓住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文化资源转化的重要方式。

  “非遗与旅游融合就是把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非遗项目融入旅游,赋能旅游,丰富旅游,然后在旅游过程中诠释非遗价值,实现非遗的有效保护和当代表达。”王晓峰称,非遗是最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把非遗作为旅游资源,是提升一个地方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方式。让更多人乐于参与到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实践之中,这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造血方式。

图为木叶吹奏,如缕如丝。主办方供图
图为木叶吹奏,如缕如丝。主办方供图

  王晓峰谈到,非遗与旅游相融合有四大优势,非遗的具象化,让文旅融合可聚焦;非遗的地域性,让文旅融合显特色;旅游的大众化,为非遗传播创造了重要途径;旅游的市场化,为非遗保护传承创造了造血机制。

  “武陵山拥有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和多姿多样的民族文化,这些都是赋能旅游发展的优势所在。这里少数民族聚集,非遗项目众多,非遗保护有力。”王晓峰认为,非遗与旅游融合,伴随着旅游业发展始终,到当下已经成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大势所趋,无论旅游工作者还是非遗工作者都要顺应这个趋势,建议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从加强统筹、强化制度、树立标杆、保护传承人利益等四方面着力,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戴斌:从风景到场景 旅游景区发展新方向

  “从风景到场景已经成为广大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新诉求,正在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新方向。”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神州处处是风景,一粒沙子看世界,一朵野花见天堂。高频次的休闲、多场景的消费成为疫情以来节假日旅游的重要市场特征。

  戴斌建议A级景区要加强文化导入和科技赋能,强化场景营造和内容创造,引领未来景区发展的新航向。未来旅游景区和休闲场所的开放式供给需要通过引入社区、社群的概念,提供打包型的二次消费产品,进行分类突破。

  恩贝托 索里曼:武陵山区需与国际接轨 分享温泉医疗养生新思路

  世界温泉与气候养生联合会主席恩贝托 索里曼分享了温泉医疗养生可持续发展及旅游产业新思路。

  恩贝托 索里曼表示,从全球来看,康养医疗度假包含环境、医疗、健康体检、浴疗、气候养生、饮食、教育等多方面。对武陵山片区来说,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区可以开展许多康养项目,海拔无论是对于专业运动员或普通人们来说,对训练而言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武陵山区具备自然资源、经验、资本等优势,可从多方面尝试。例如休养、场馆训练,水疗设备、患者咨询等。

  “资源整合意味着节约成本和效率的提高。”他建议武陵山区与国际接轨,希望促进武陵山区与国外康养机构合作,携手探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为武陵山区发展助力。(完)

【编辑:王婷婷】